您的位置: 首页 > 城市文化 > 地情文化
一条路见证一座城的变迁
2023-03-0915:24:50来源:作者:

1678346999473951.jpg

和平路是漳平纵贯南北的最长城市主干道,犹如“中轴线”把漳平城分为东西两半。它北起和平北路与菁华大道交叉口,南至桂林加油站,由和平北路、和平中路、和平南路3个路段构成,全长近6公里。可您知否,它的初始仅是现在的和平中路市政府大门边前两个红绿灯之间不足百米之距,古称“南门街”。正所谓“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南门街”延展500余年成为今天的和平路,见证了漳平城从“椭圆形”到“长条形”的历史性巨变。

明成化七年(1471),首令陈栗风尘仆仆来到新设的漳平县履职。到任后,他办了四件大事:“创县治,建学宫,列街坊,编均徭”。其中,“列街坊”除了建成从东门至西门的主街(今八一路)以外,还有南北向的若干支街,当中便有一条从县衙门前至九龙江边的“南门街”。过了42年,知县徐凤歧到任漳平,面对流寇侵扰,他将“筑城御寇”列为头等大事,从明正德八年至十五年(1513~1520),动用官费修成东起山川坛、水车尾,西至社稷坛,南临九龙江,北界福满洋的“椭圆形”砖石构筑城墙。其范围相当于今东门至西门的解放路和江滨路环绕而成。这是漳平城的最初轮廓,历经明清两朝不变。

1678348245138836.jpg

漳平老城主街旧影(华而不虚    摄)       

但“不变”相对历史长河而言只是暂时的,城市总是在变化中发展。民国17年(1928)陈国辉部陈佩玉驻漳平时,与县长林克勋设立工务局,首次对漳平城进行大规模“旧城改造”:拆除主街和支街破旧店房,建成骑楼式店房,拓宽取直街道,其中拓宽后的南门街更名为民主路,两边骑楼式店房商家林立;拆除城墙,在县署东侧新建一条自南至北的民权路(今和平中路市政府大门边至新华书店)。漳平城开始破壳生长,即突破“椭圆形”城墙束缚,向北拓展至福满洋赤山路一带。

   1678348489658078.jpg      

和平路上交通岛(林长全  摄于1992年)      

 从赤山路口一带攻克佛子山,进一步向北发展则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完成。二十世纪50年代,将带有民国时代色彩的民主路、民权路拓宽更名为和平路,并打通佛子阁,向北延伸至漳平火车站。此时,和平路全长2.7公里,宽20~24米,混凝土路面。从赤山路口至火车站原为绵延的佛子山,对于现代机械来说,征服这些小山包不算什么,但在当时纯粹依靠人工和锄头畚箕等原始工具挖除这么一大片山体,确实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是一项了不起的伟大工程!它的建成,不仅使鹰厦铁路与城区实现零距离对接,方便市民乘火车出行,而且带动了漳平城区向北扩展至凌坑寮、火车站、赤草洋等地。

    1678348774481019.jpg           

 旧邮电大楼(邓朝平    供图)     

 二十世纪50~80年代,和平路两侧新建了一系列重要公共建筑:邮电大楼、百货综合商场、果杂商场、物资大楼、五交化商场、外贸商场、漳平宾馆、漳平旅社、红楼酒家、春满旅社、绿丰酒家、银河酒家、菁城菜馆、交通旅社、菁城旅社、工行大楼、保险公司大楼等。和平路成为八一路之外的又一重要商业街区;同时还有县委、广电、交通局等机关大楼和漳平电影院、文化馆、新华书店、人民体育场等文体场所,为城市繁华路段。

1678348874458231.jpg

 1990年12月1日,漳平建市庆典在人民体育场举行  市政府门前喷泉及和平路(林长全摄于1992年)      

1678348950761514.jpg

 市政府门前喷泉及和平路(林长全摄于1992年)

1996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对和平路实施拓宽改造。1997年改造后的和平路宽30米,两侧人行道宽各6米,电力、电信、路灯及供水管道各类工程管线均从人行道下经过,道路中间埋设排水主管。对沿街道路的节点(即十字交叉路口)和东侧低矮的建筑进行改造,东边拆除原工行、粮食局、绿丰大楼、邮电局、漳平旅社旧址,建成工行大厦、粮食大厦、中行大楼、银丰大厦及财政大楼;西边拆除原蔬菜公司、菁城菜馆,建成盛菁大厦和国税大厦。人民体育场改建成菁华广场。

    1678349260452908.jpg    

菁华广场(林天南   摄)      

 进入二十一世纪,和平路随着城北新区开发进一步从交通岛向北延伸,并与环城北路(今菁华大道)对接。原属和平路的漳平大桥至交通岛命名为和平中路;交通岛以北至环城北路命名为和平北路,宽均为30米。从2002年开发祥和新城始,历万成·家天下建成,到天守阳光城、中骏、建发等一系列现代化高端楼盘拔地而起,和平北路两边日益繁盛。同时,新建了汽车客运中心、第二医院、漳平三中、宏都酒店等公共建筑,且为通往动车站(漳平西站)、高速口的必经之路,带动了城北新区的发展。和平北路的建成开发,打开了城市发展的北大门,并与西园、和平连成一片,大大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

      1678349807891459.jpg

          和平北路和城北新区(林天南 摄于2012年)                    

 和平路南面,1971年12月建成漳平大桥,为城市跨越九龙江向南发展铺平了道路。二十世纪80年代,城南形成林兴街(漳平大桥南岸至供电局)、外环南路(供电局至东坑口大桥);90年代在开发桂中路(今桂林路)的同时,拓宽改造外环南路供电局至桂林加油站路段,并命名为桂南路。1999年9月,完成漳平大桥改造,桥面从9米拓宽至24米,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向南发展承载力。进入二十一世纪,改造了林兴街、桂南路,拓宽后为22.5~30米,统一命名为和平南路。近20年来,和平南路两边除原有漳平二中外,又开发建成体育中心及楼盘、山水酒店、九龙桂冠等,带动桂林新区发展。

   1678351137716358.jpg         

 和平南路(林天南  摄于2012年)      

在和平路形成过程中,又与八一路、江滨路、解放路,双拥路、中望路、中瑞路,桂林路、林隆路、林昌路等互为交织,构成“一纵多横”的城市路网格局。最有感的是和平路上交叉路口不断增多。
       骑着共享单车,行走在这条平坦如砥的“白改黑”路上,看到的是一路繁华似锦,一路欣欣向荣,一路方兴未艾。抚今追昔,“路因城而长,城因路而兴”,漳平城由北岸仅0.27平方公里的袖珍小城,扩展为建成区15平方公里、纵贯九龙江南北两岸的一颗璀璨明珠,令人骄傲!

 (漳平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陈龙林)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