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俗称“过年”。在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漳平春节前后有系列的“过年”活动,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年”活动才终止。
春节前,漳平农户开始酿制红酒;农历十二月,也叫腊月。腊月初,糕饼业开制各色节日糕点;下旬起,家家洗晒被褥帐帘等,打扫房屋,俗称“扫尘”。筹办年货,添置新衣服。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夜送灶神。亲友间开始互馈年礼。家家蒸年糕、萝卜馃,有的地方尚加蒸发馃、米浆馃。临近除夕,即开始“宰年猪”和杀鸡宰鸭。在除夕前一日再赶集,称“复圩”。除夕夜贴春联、接灶神、敬祖宗,吃“年夜饭”,长辈给未成年儿孙“压岁钱”。每个房间,均彻夜点灯“照岁”。家人围坐观看“春晚”,守岁过午夜,备三牲敬神祈福,燃放爆竹,称为“开年”。
正月初一,各家择定吉时开门,放爆竹,焚香点烛,敬拜祖宗。男女老幼早起盥洗,穿新衣新鞋,全新梳妆打扮。人们互道吉利话,不许骂人。不打扫,不洗衣,不挑水。初一晨素餐,多吃糯米糖粥。晚辈向长辈拜年。孩童放鞭炮取乐,大人走家串户贺喜。各家招待前来拜年的亲朋,大多摆出糖果、花生、甘蔗、金橘、甜枣、话梅、葡萄干等。
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亲友间互相探望,恭贺新年,均以冰糖茶、点心待客。给来探望的儿童以柑橘、红包(古时尚有饼鱼)。已出嫁的女儿偕女婿回娘家贺年,岳家热情款待。以荷包蛋、粉干作点心,再行宴请。上年刚出嫁的,娘家置酒“请婿郎”。春节期间宴客称“饮春酒”,亲友之间互相宴请。初四,旧俗漳平城区以村为单位杀猪请道士“做福”,称“开春”。
初五谓“隔开”,从此,停止晨昏点烛烧香。商店开门营业均燃放鞭炮,喜迎财神。永福每年农历正月初六为传统花圩。是日,农户将各种花卉、果苗上市出售。每逢花圩,成千上万的花农花商云集福里墟场赏花、评花、卖花、买花,兴高采烈地庆贺百花生日。
初九为“天公生日”,农家有蒸年糕、杀鸡敬“天公”,此日不得挑粪桶下地。初十“地生日”,十一“人生日”,无特殊活动。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也称“上元”。有扎灯、舞龙、迎竹马、舞狮等活动。菁城、永福、双洋、新桥,均有舞龙。其中以新桥板凳龙最负盛名,新桥西埔、云墩等地的长达110节,每节2.3米,由一户或几户联合精心制作,拼接后总长250米。每节装3层彩灯,整条龙有彩灯千余盏。龙头、龙尾各由8—10人肩扛,龙身每节6—8人抬扛。舞龙时,440人共舞一龙,由10组鼓乐队,30多支响铳首尾相随。
双洋镇每次舞龙,尚有用竹篾扎成各种动、植物、历史人物形状的彩灯,随布龙出迎,另具特色。同时随着夜幕降临,炸龙活动在麟山塔下正式开始,村民们将燃放的鞭炮扔向正在摇头摆尾的炮龙,炮龙在铺天盖地的爆竹中左右翻腾,上下起舞。炮龙舞经双洋镇村各处,家家户户燃起事先准备好的烟花爆竹,一时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蔚为壮观。
新中国成立后,漳平春节新增向烈军属拜年、慰问驻军、开新春茶话会、团拜会,以及拔河、猜谜、书画盆景展览、球赛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
近年来,国家级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永福樱花园花期恰逢春节,百万株不同品种的樱花一波接一波渐次开放,吸引了周边乃至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赏樱,热闹非凡。
漳平畲族春节大多与汉族相同,不同的主要有:农历正月初二各家做米馃祭翁林公;正月初九祭五谷仙;正月十四为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