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城市文化 > 地情文化
王见川与高陂桥的联文
2021-04-1611:00:15来源:《八闽掌故大全·艺文篇》作者:熊寒江

1618542288664548.jpg

 从龙岩至大埔,联系闽粤两省的公路干线上,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古老石拱桥,叫“高陂桥”。这座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设计工艺精巧,造型雄伟壮观,结实坚固,桥上还有极富文采的碑记和联语,吸引无数来往行人停步观赏、吟哦,传为佳话。

当发起修建这座石拱桥的本县进士王见川在某日邀请地方人士聚集一堂,共商撰写募修拱桥的缘起时,大家都在互相谦让,忽然走进一位衣冠不整的童生,毫不客气地拿起笔来就写。只见他写道:

“天有缺,炼石以补之;地有陷,搭桥以渡之。炼石者何人?女娲氏也。

搭桥者何人?芳名如下。”

那个童生写完,搁下笔兜头便走。此一举止,引起满座惊愕。有人点头赞叹:“好笔力,好笔力!”但也有人摇头婉惜:“太傲慢了,一介狂生!”王见川则委婉表示:缘起的这种写法,是一篇精采的文字,那位童生日后修养加深,定是文坛一秀。

当建桥工程快要竣工时,王见川细察四周山光水色、田园农舍后,写下了一副对联:

“一道飞虹,人在青云路上,

半轮明月,家藏丹桂宫中。”

这副联语,可真把桥上桥下、桥前桥后的景色给写活了!可是,当王见川想再给这副对联配上横批时,却总得不出满意的句子,于是心中闷闷不乐。一天,他心里很不平静,伏案写下了一首《高陂桥落成》诗:

“经纶孚地脉,结构有神功。

排雁连云际,飞虹落镜中。

百川争赴壑,万石怒张弓。

尽障狂澜倒,须知砥柱雄。

人行银汉路,鱼跃水晶宫。

醉卧垂杨柳,仙游彩幔红。

留题车舆马,觅句雪兼风。

倘得奇书授,甘为纳履童。”

写毕,他便又到桥上去了。

待他从桥上回到书房时,只见案桌上写着一幅“长桥永太”的横批。他顿时眼睛“刷”地一亮,拿起那横批看了又看,心头甜丝丝地连声自语:“好一个“长桥永太!”

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住在附近的一位名叫林雅韵的隐士,访王不遇,读了案上的对联和诗,想到王翰林正为未得横批而发出了“甘为纳履童”的呼吁,再想到一座亘古未见的石拱桥,将永远屹立在高陂,行旅得以称便,这都全仗王大人的功劳!他便即景想出了那句横批,写下留给王见川。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