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苏区在红四军的大力协助下,深入贯彻中共闽西“一大”制定的路线、方针,红色区域有了很大的发展,地方武装得到了迅速壮大。随着革命形势的日益发展,为培养一批军事指挥干部与政治思想工作干部,以适应闽西地方武装发展的需要,中共闽西特委于1930年1月在龙岩创办闽西红军学校,校址设在龙岩城县兵场(即省立第九中学,现重建于闽西宾馆内),石迟峰为总队长(后为谭希林),邓子恢为政治委员。第一期学员200多人,由各区乡苏维埃政府派送,学习时间4个月。学员们来自龙岩、长汀、上杭、永定、武平等闽西地区的赤卫队员及游击队员中的积极分子和红军部队中的优秀战士。
闽西红军学校虽然是初办,但新学员在入学、学习课目和生活值日制度方面都须经过十分规范严格的考核方能进入学校。如新学员入学时要进行体检、文化考试及军事技术摸底。进行身体检查简单些,只是让学员在操场上做一下走步、跑步、跳跃等动作,因都是挑选的优秀青年,一般都通过了体检。文化考试主要是文化摸底,因学员都是贫苦工人农民出身,所以识字的不多,很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另外,学员们军事技术基础也差,有很多学员还没有拿过枪,个别学员在操场上连“稍息”“立正”“原地转法”都不会,所以迫切需要进行政治、文化、军事训练。
闽西红军学校始终坚定贯彻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治工作建设,就在当时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仍然培养了一批政治情绪高昂、战斗意志坚定、充满活力和朝气的领导骨干。这批学员在经过3个多月的训练学习后,每个人都实现了从一名普通老百姓到一名革命军人的转变。随后,他们被分配到部队担任连排指挥员或到广大农村组织和发展革命武装,成为军事技术精湛的骨干力量,推动着闽西地区的武装斗争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