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在北京就读于化工专业学校的汀州籍学生王仰颜参加了示威游行。五四运动很快波及到闽西这座山城,青年学子纷起响应,举行罢课,游行示威。同时,闽西籍在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漳州等外地求学的青年知识分子,不断地将新文化、新思潮传入家乡。闽西的进步知识分子开始组织读书会,创办进步刊物,学习马克思主义,并且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革命思想。
1921年春,邓子恢从江西崇义回到家乡龙岩白土以后,与章独奇、林仙亭、陈明、张觉觉、曹菊如等一批进步青年,组织了“奇山书社”,创办了《岩声》月刊。随后,由永定籍李觉民和龙岩籍杨世宁、谢景德、李联星等在厦门集美学校读书的学生发起组织“新龙岩季刊社”,先后创办了《新龙岩季刊》《到民间去》《改进》等进步刊物;旅居广州的汀属学生及进步人士谢秉琼、胡轶寰、吴炳若等在中山大学创办《汀雷》;汀州省立中学教员黄亚光联合汀州师范等学校,成立长汀县学生联合会,创办《长汀月刊》;上杭进步学生丘天锦、吴梅林等人发起成立“上杭青年读书会”,创办刊物《幻灯》《虹痕》;在北京朝阳大学求学的连城青年吴运启等人,在北京办起《莲峰月刊》,报道家乡见闻,回到家乡后,与连城县中学教员李竹秋、罗玉章等人创办革命刊物《莲钟月刊》;在厦门集美学校师范部读书的永定进步青年陈正、曾牧村等人,利用寒假,在家乡永定中川犹兴学校成立“晨钟社”,创办社刊《钟声》;在福州任职的武平人谢鸣珂创办《曙汀》,武平农民协会创办《武平农民》;等等。
马克思主义在闽西的传播造就了一批具有革命思想的先进分子,他们后来逐渐成为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和宣传阵地,为建立闽西党组织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