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宣传传播 > 史实纵横
一位客家妇女半个多世纪的守望
2025-06-0609:25:13来源:龙岩市委党史方志研究室作者:钟娟娟

以长汀为重点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龙岩段)革命故事”挖掘研究【3】

【编者按】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建好长汀、宁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深化革命史料和革命文物研究阐释”。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市委党史方志研究室紧扣《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挖掘研究以长汀为重点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龙岩段)系列革命故事。本期推出第三篇《一位客家妇女半个多世纪的守望》。

在福建省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这片被誉为“红军长征第一村”的红土地上,流传着一个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凄美故事。赖二妹,一位普通的客家妇女,用一生诠释了信念与坚守的力量。

赖二妹是钟奋然家的童养媳,她的丈夫钟奋然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幼丧父钟奋然跟着担任红屋乡苏维埃主席的哥哥钟万年闹革命,参加赤卫队模范营,站岗、放哨、送信,出色地完成了很多任务。土地革命时期,红色风暴席卷闽西大地。当时,中复村一带有600多人参加了红军得知红军要“扩红”,钟万年对弟弟钟奋然说,“大家都报名了,你也要去参加红军”。钟奋然在新婚第二天便响应号召,与伯父及两位堂兄弟一同加入红九军团

听说当红军能打土豪、分田地,让农民翻身做主人,赖二妹便支持丈夫参军。赖二妹和钟奋然感情深厚,得知丈夫即将远征,她的心情是复杂的,既为丈夫能够参加红军感到自豪,又为他的安危感到担心。1934年9月,红九军团跨过村里的红军桥,踏上了漫漫长征路。,天刚蒙蒙亮,钟奋然就从家里出发了,赖二妹一直送他到部队。临行前,他妻子赖二妹留下承诺:“革命胜利后一定回来。”此时的赖二妹已怀有身孕,强忍泪水,唱着“郎当红军莫念家,专心革命走天涯十年八载不算久,打倒反动再回来……”的山歌送别丈夫。她望着丈夫渐行渐远的影,泪水模糊了双眼……

红军转移后,国民党军队占领中复村,赖二妹因“共匪家属”身份被抓去服劳役,饱受折磨。一次劳役中,她因挑不动担子被国民党士兵用枪托砸断腰骨,落下终身残疾,甚至一度靠板凳艰难行走。凭借坚定的信念和意志,赖二妹挺过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迫害与折磨十个月后,赖二妹诞下遗腹子”取名钟开衍,看着酷似丈夫的儿子,她的心中充满了喜悦与骄傲。

钟奋然出征后,赖二妹的生活只剩下两件事:养育儿子与等待丈夫归来。她每日清晨上山砍柴、打短工,夜晚则坐在家门的木门槛上,凝望村口那条丈夫离开的小路默默祈祷丈夫早日平安归来一年,年,年过去了,丈夫一直杳无音讯……年复一年,这一等就是近30年,木门槛被她的身影压出一道深深的凹槽。  

按客家传统,她每年为丈夫缝制一套新衣和一双布鞋,坚信他终将归来。三十年间,她积攒了三十套衣物和三十双鞋子,一针线都浸透了思念。等到了全国解放,赖二妹仍然没有听到丈夫的任何消息。有人告诉她,“钟奋然已经回不来了,你不要再等了。”也许,赖二妹心里早已明白,丈夫不会回来了,但是那份守望是她不愿放弃的直到1963年参军的儿子钟开衍复员回乡带回了一纸烈士证书……她苦苦等待30年,青丝熬成了白发,最终等来的却是丈夫战死沙场的噩耗,怎不令她肝肠寸断?

得知丈夫牺牲后,赖二妹悲痛地在离家不足50米的小山坡上,用亲手缝制的衣物和鞋子为丈夫修建了一座衣冠冢。她带着儿子跪在坟前泣诉:“然哥,我把儿子养大了。”此后,她仍每日坐在门槛上,与衣冠冢遥遥相望,仿佛继续着跨越生死的对话。

赖二妹的等待持续至78岁离世。临终前,她叮嘱儿子钟开衍:“守护好你父亲的坟,传承好红色血脉。”这份嘱托被三代人接力践行:儿子钟开衍家的厅堂上,挂着一个有些破旧的相框,里头是一张泛黄的烈士证明书,上面写着两行字——钟奋然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壮烈牺牲经批准为革命烈士,意在让子孙后代铭记祖辈的革命精神,坚守这份红色信仰;孙子钟萌芳将新房建在衣冠冢旁,定期擦拭墓碑、清理杂草,誓言让子孙世代守护这份红色记忆。


1750987604345497.jpg


钟奋然烈士证明书

赖二妹用坚韧支撑起破碎的家庭,用信念延续革命火种她的等待,不仅是对丈夫的深情,更是对革命必胜信念的坚守化作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精神火种。


图片2.jpg


《松毛岭之恋》剧照

2019年,以赖二妹为原型的民族歌剧《松毛岭之恋》在北京上演,将这段红色恋歌推向全国。剧中,她与丈夫的离别、等待与信仰,成为军民鱼水情与革命理想的动人注脚。

(执笔:中共长汀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钟娟娟)


资料来源:

1.《福建省烈士英名录》第五卷(三册),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2.范晓莲:《坚贞不渝的赖二妹》,《闽西日报》,2023年3月26日第8版。

3.《唱支山歌送红军》,《福建纪检监察报》,2024年11月1日。



来源:龙岩市委党史方志研究室
版权归龙岩市委党史方志研究室所有,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龙岩党史方志”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