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家话
武平县是客家县,通行客家方言,属闽西客家话的一种土话—武平话。但是,有些乡(镇)由于地理环境因素,受到周边地区客话的影响,所以,境内的客家话也有所差别。大致可分为5个片区。
平川片:包括平川、城厢、中山、万安等乡(镇),使用人口约90000余人。
武南片:包括民主、下坝、中赤、岩前、象洞等乡(镇),使用人口约79000余人。
武东片:包括武东、十方、中堡等乡(镇),使用人口98000余人。
武西片:东留乡、使用人口约21000余人。
武北片:包括永平、大禾、桃溪、湘店等乡(镇),使用人口约74000余人。
二、军家话
军家话是在客家方言区里的一种独特方言。县内仅在中山镇的老城、城中、武溪、太平、龙济、阳民、卦坑等行政村和城厢乡的长居村(旧时属中山乡)境内通行。使用人口约16500余人。军家话是省内的三大方言孤岛之一,为国内所罕见。史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置汀州后,辟武平(今中山)、南安(今平川)二镇。南唐保大四年(946年)并武平、南安二镇为武平场。北宋淳化五年(994年),武平场升为武平县。中山为当时场治和县治初时的所在地。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设立武平千户所,简称武所。明朝有来自江西、安徽、浙江等地35姓军籍调驻武所。其中来自江西的有17姓,而其中的15姓又都是来自抚州,这些来自江西、浙江、安徽、山东、四川、福建各地的军士,后来都落籍武所、安家立业,这些军士被称之为“军家佬”。他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相处中,形成的一种以赣语方言为基础,夹着大量武平客家方言的语言,称之为“军家话”。在通行军家话的境域内,也同时通行客家方言。他们只在家里或和军家佬一起时才用军家话交谈。同时也要求聚回的客家媳妇学会军家话,几百年来,军家话代代相传,通行不变,也不被客家方言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