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史志资政
赤子之心 “三农”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20次来岩考察调研 关于“三农”工作方面的重要论述研究
2024-12-0509:33:00来源:作者: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17年半,对革命老区有着深厚的感情,到福建省委工作后分管农业农村等工作,他下基层的第一站就选在革命老区龙岩在福建工作期间和到中央工作之后,习近平总书记  先后20次深入龙岩考察调研,重点之一就是推动“三农”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指引闽西农业农村加快发展,引领龙岩老区人民不断前行。

(一)发展优势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1996年5月2日至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深入永定、长汀、上杭和龙岩(今新罗区)等四个县(市)开展调查研究时强调,闽西是著名革命老区,又是农区、林区、矿区、侨区和旅游区,具有政治、精神、人文、资源等许多独特优势。[1]以“大陆阿里山”名扬天下的漳平市永福镇,就是发挥优势做好花卉、茶叶等文章,走上致富之路的。1997年7月24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同志到永福调研时来到了永福镇福里村“兰花大王”、小康示范户钟庆宗的家里。钟庆宗回忆说:“习书记到我家后院的兰花圃察看了一番,仔细问了我的种植和销售情况。他鼓励我抓住机会,做大做强花卉产业。他还要求当地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带动更多人致富。”[2]随后漳平市扶持他30万元政府贴息的支农周转金,让他扩大了种植和营销规模,带动了更多人从事兰花产业。2020年,永福镇杜鹃花销售量占全国年总产量的8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杜鹃花之乡”。昔日老区落后小山乡找到了致富路。1999年1月9日至12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花了四天半的时间,走访了部分闽西籍革命前辈的家乡,看望慰问老区群众。11日上午,他冒着严寒到长汀宣成乡下畲村走访慰问,并在村部召开座谈会时在指出:“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3]他叮嘱下畲村要结合实际做好烤烟、竹业及果业三篇文章,充分用好国家“三农”扶持政策,帮助农民增收致富。[4]如今,下畲烤烟、竹业及果业三大产业蓬勃发展,村民的人均收入由过去的500多元提高到1万多元,近九成农户建起了新房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二)农业产业化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1997年7月24日至2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先后深入漳平、新罗、连城、武平等地调研,在实地了解永福千亩台湾高山茶、反季节蔬菜生产、杜鹃花园艺场和朋口兰花基地、连城白鸭原种场、绍同川食品有限公司等“种养加”基地(企业)情况后指出:发展现代农业要在建立完善的农村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推进农业科技革命、建好乡镇企业、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有机统一、扩大对外开放和交流、保持农业生态平衡和保证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等基本措施上下功夫。习近平同志强调,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涵之一,要按照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本质要求和市场规律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5]实际上,他在上一年的5月2日至7日前来龙岩调研农业农村工作时就强调,农业产业化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稳步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代表着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6]1998年5月6至8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深入我市上杭县、新罗区调研才溪大坪果场、山麻鸭原种场等基地时又进一步指出,要着眼于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地都要有产业化意识,都要围绕产业化建立班子,因地制宜地做出规划,拿出切合实际的措施,积极推进。[7]

(三)解决长汀水土流失问题。长汀曾经是我国南方红土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区之一。1999年11月27日,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专程到长汀调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看到远处连绵起伏、依旧红土裸露的山头时,他对身边的干部群众说:“发展是硬道理,但是,污染环境就没有道理,破坏生态和浪费资源的‘发展’就是歪道理。”[8]习近平同志要求长汀县尽快起草一份详细材料,报送省政府,指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项南老书记的关怀下,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要锲而不舍、统筹规划,用8到10年时间,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完成国土整治,造福百姓。”[9]当天,习近平同志还参观了当地“种果大王”、全国劳模赖木生的果场,鼓励他继续发展,扩大规模,带领别人一起致富,治理水土流失。2000年2月,“开展以长汀严重水土流失区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被列为全省15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确定每年由省级有关部门扶持1000万元资金。此后十年,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每年都被列入省为民办实事项目。2000年5月29日,习近平同志得知长汀县组织干部和群众捐款建设河田世纪生态园,特地托人送来 1000 元,捐种一棵纪念树。2001年10月13日,他再次到长汀调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细心地为他捐种的编号为“A-32-01”的香樟培土、浇水,指出:“把福建建成生态省,关键之一就是要保持水土。”[10]如今这棵香樟已经郁郁葱葱,傲然挺立,荫蔽着往来游人,慕名而来“打卡”者络绎不绝。此次调研结束六天后,习近平同志于10月 19 日对长汀水土保持工作再次批示:“再干八年,解决长汀水土流失问题。”[11]至2009年,第一个八年过去了,长汀县累计理水土流失面积107 万亩。习近平同志调离福建后,仍然继续关心长汀水土保持工作。为推动水土流失治理,习近平同志先后5次赴长汀调研,9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推动长汀“从荒山连片到花果飘香,十年治荒,山河披绿”。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成为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和福建生态省建设的一面旗帜。2021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赴福建考察调研时忆起当年先后五次赴长汀调研:“我给大家讲,给生态投了钱,看似不像开发建设一样养鸡生蛋,但这件事必须抓,抓到最后却是养了金鸡、生了金蛋。”[12] 

(四)推动武平林权制度改革。2002年6月20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来到武平调研,当晚听取时任武平县委书记严金静有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情况汇报后指出:“‘林改’的方向是对的,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13] 次日,习近平同志到城厢乡、万安乡的“林改”试点村察看,并在城厢乡召开座谈会,重点了解改革中存在的困难。调研后,习近平同志作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的重要指示。[14]能不能分山到户,中央当时还没有明确的态度,“分山到户”是敏感的政治问题。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指示,体现了他的政治使命和人民情怀,足见他的胆略气魄和政治智慧。半个多月后的7月12日,武平县召开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省长的调研指示精神,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指导“林改”工作,指出“确权到户后,要注意发现新矛盾、研究新问题,比如:钱从哪里来?一定要考虑如何打通农民和银行之间融资渠道。树要纸怎么砍?一定要改革采伐制度。单家独户怎么办?一定要走联合道路。”[15]这三个问题直指“林改”如何深入推进。2003年4月,福建省政府在充分总结武平等地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旨在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200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吸收了福建“林改”提出的做法——“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并将其作为文件的核心内容。武平是“全国林改第一县”,福建的林权制度改革是习近平同志亲自抓起、亲自推动的。“林改”也被认为是继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2012年3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看望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福建代表团代表时,对武平“林改”予以充分肯定。他说:“我在福建工作时就着手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多年来,在全省干部群众不懈努力下,这项改革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16]

(五)扩大闽台农业交流合作。习近平同志任福建省委副书记后,分管农业农村以及对台等工作,闽台农业交流合作是他的重要调研主题。1997 年漳平种植能手陈春月与台商林阿邦合资成立辰峰果蔬公司,从台湾引种了200 亩的高优芥末。当年7月24日,习近平同志前来察看了白芥末种植基地,认真比对不同品种的差异,并针对该品种的种植和推广前景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鼓励陈春月抓住机会,把企业办好,带动更多人共同致富。台商谢东庆是第一个到漳平种茶的台湾农民,1996年到永福镇开荒山种茶树,当年培育了40万株台湾软枝乌龙茶苗。次年茶树刚种下不到两个月,习近平同志冒着小雨走进台品茶园,一路察看台湾高山茶树的生长状况,详细询问台品茶园在永福投资创业的情况。习近平鼓励台商,“要利用这里良好的自然和生态条件,把茶产业做好,争取成为闽台高优农业示范点,在福建起到示范带头作用。”[17]他认为这种随坡种植的方式能够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希望台品茶园引进更多的台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助推闽台农业交流合作发展;由于茶园新辟不久,面临着不通公路、不通水、不通电等“三不通”的客观因素制约,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他要求当地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扎扎实实地帮台商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台企做大做强。[18]1998年5月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我市举行的全省经济作物工作会议上对扩大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提出了要求,指出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的潜力大、前景好,要按照“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原则,加强对台农业交流与合作的领导,加大力度,加快步伐,采取灵活的措施,切实推进我省外向型农业上新水平;要把对台农业的交流与合作作为农业新一轮创业的重点和突破口,全方位推进,宽领域拓展,力争取得大的突破;闽台农业合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农产品加工、储运和销售,农业科学交流与合作,农业资源开发等领域。[19]

(六)首先是要把粮食生产搞上去。1996年5月2日至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前来龙岩调研农业农村工作,实地了解了永定抚市协兴村水稻新品种试验田等春耕生产情况后强调,奔小康的前提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首先是要把粮食生产搞上去,这是最根本的物质基础。要求再检查一下早稻面积的落实情况,决不能抛荒;技术指导、季节性催种等措施要全力到位,不误农时地抓紧抓好全年粮食生产。[20]1997年7月24日至2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前来我市调研时再次强调,要完成农村工作的“三大历史性任务”,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集体增财是基础。要切实落实粮食播种面积,凡是早稻播种面积不足的,晚稻一定要补足。[21]1998年5月6至8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深入我市上杭县、新罗区调研察看了临城镇水西村早稻抛秧田管现场等地后,又一次强调:当前,要继续抓好早稻田管,搞好病虫害防治,做好防汛防涝防旱工作,确保夏粮有个好收成。[22]

(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997年7月24日至2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前来我市调研时指出,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切实解决好水、电、路、通信、广播电视等一批直接关系到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使我省农村以崭新的面貌跨入二十一世纪。[23]1999年1月9日中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从武平县城参加全省千里江堤建设工作会议之后,乘车前往湘店乡湘洋村看望刘亚楼亲属和慰问特困户。55公里的山路崎岖难行,路面尘土飞扬,中巴车在颠簸了近两个小时后才抵达目的地。习近平同志询问当地村民,需要政府帮忙解决什么问题?村民们不约而同提到了一个问题——从武平县城到湘店的路太难走了,希望能帮助修修路。习近平同志当即表示:“这条路确实难走,我们一定会尽快帮你们修路”。经过努力,一条全线长71.45公里,由长汀濯田入境武平的“富民路”从2001年起分路段陆续建成通车。随后,习近平同志于11 日上午冒着严寒到下畲村走访慰问,根据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指示有关部门下拨专项资金,修缮了杨成武故居及下畲水库、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这次闽西老区之行,习近平为龙岩带去各类扶持资金500多万元,重点解决水土流失、旧村改造等问题。1999年11 月 27 日,时任福建省代省长习近平专程到国务院原副总理邓子恢的家乡新罗区东肖镇邓厝村看望慰问革命烈属、革命“五老”人员。了解到村里不通自来水后,他马上要求龙岩市有关部门帮助解决。2000年4月,上级10万元资金拨到位;7月,全村300多户都喝上了自来水。村里把这个饮水工程取名为“思源泉”。

(八)推进扶贫攻坚奔小康。1996年5月2日至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深入我市调研农业农村工作时指出,省委、省政府提出1997年全省基本实现小康,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各地要用倒计时的办法,确保实现这一目标。全省基本实现小康,关键是农村,重点是闽东和闽西。[24]习近平同志指出,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25]1996年5月2日至3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永定调研,在永定宾馆听取了县里的工作汇报。为确保永定县1997年基本实现小康目标,习近平同志现场讲了四点意见:一是抓基础,确保粮食丰收;二是抓支撑,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三是抓难点,切实做好扶贫攻坚工作;四是抓平衡,保证如期实现“三个80%”,即80%的农户、80%的建制村和 80%的乡(镇)实现基本小康。通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永定脱贫致富奔小康成绩显著,到 1997 年基本完成消除绝对贫困、基本实现小康、实施“造福工程”的农村三大历史任务,顺利通过小康县验收。[26]此次习近平同志前来龙岩调研农业农村工作时强调,要抓难点,切实做好扶贫攻坚工作;做好扶贫攻坚是实现小康的基本前提;要注意处理好造血与输血、扶贫与扶本的问题,避免劳而无功和走过场,也要避免短期行为,注重培养农户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奔小康既要抓经济发展,同时注意两手抓,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搞好规划,抓好新村建设,美化环境。[27]1997年7月24日至2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深入我市调研时指出,消除绝对贫困是奔小康的基础,各级党委、政府要树立全局观念,加大工作力度,把扶贫攻坚的目标对象、任务落实到乡、村、户,扶真贫、真扶贫;奔小康要真正给广大农民带来旧貌换新颜的感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要紧紧抓住全社会支持小康建设的历史契机,坚持建新、改旧和整治相结合的原则,抓好村镇建设,做到建新有规划、改旧有标准、整治有成效,并在本世纪末全面完成村容村貌整治工作。[28]1998年5月6日至8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深入上杭县、新罗区调研指出,要继续搞好扶贫攻坚工作,解决好小康建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造福工程”搬迁后,还要认真考虑群众的生产出路问题;要不失时机地组织实施宽裕型小康建设,选择一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乡、村进行试点,带动面上工作;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在搞好改旧村、建新村和村容村貌整治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分类指导,决不可用强制手段搞硬性规定,给农民增加新的负担;要坚持“两手抓”,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29]

(九)夺取抗灾救灾全面胜利。2000年8月30日至9月1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来到刚刚遭受洪灾重创的龙岩市部分重灾区慰问时强调,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发扬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打一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整体战。在这次抗灾救灾中,广大干部群众体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思想觉悟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感慨地说,不怕困难,自力更生,这就是老区精神,这就是老区人民对困难的态度,非常可贵。[30]他说,有这么好的群众,这就是我们夺取一切胜利的基础,应该很好地发挥这种精神优势。[31]灾民的安置问题一直牵动着习近平的心。在新罗区白沙镇营斗村、武平县万安贤溪村和东留乡黄坊村,习近平同志深入灾民安置点,详细了解灾民居住情况,吃饭穿衣情况,御寒情况,亲切看望了在灾区开展免费治疗的医务人员和如期上学的灾民子女。当他得知,由于做好了人员转移工作,这些重灾村虽然房屋倒塌很多,但没有一个人员伤亡,他劝慰那些已经得到过渡性安置的灾民:有了人,就不怕没有东西。房子倒了,我们盖新房。政府在关心你们,要克服暂时的困难,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32]习近平同志说,上级是不会忘记灾区人民的,特别不会忘记曾经为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老区人民。他要求各级领导、党员干部要组织受灾群众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夺取抗灾救灾的全面胜利。[33]习近平同志强调,对这次洪灾造成巨大损失,指导思想上应坚持自救为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首先要把无家可归的灾民安置好,不能造成二次受灾。对浸泡过的房子要密切关注,不能出现意外伤亡。重建家园是救灾工作的重点,新建房屋要保质保量,不能出现质量问题;要力争在元旦,确保在春节前让灾民住进新居。恢复灾后生产现在的问题是搞好移植补种,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还要组织一些非种业的增收,如组织劳务输出和发展乡镇企业,确保农民继续增收,少减收。[34]

(十)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1998年5月6日至8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深入上杭县、新罗区调研时对加快山区与沿海的协作步伐提出要求,强调搞好山海协作,促进联动发展,除了山区自加压力,发挥山区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发展,以及沿海地区在资金、人才、信息方面的大力支持外,省里还要下大气力在政策措施上给予必要的倾斜。[35]1999年1月9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湘店乡湖洋村刘亚楼将军家乡慰问时指出:“忘记老区就是背叛,就是忘本,各级党委政府要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老区建设。”[36]11日,在杨成武将军家乡下畲村召开座谈会时,习近平同志强调:“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37]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古田参加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期间充满感情地说:“整个福建都是老区,闽西和江西赣州的一部分是中央苏区,对党和革命的贡献是最大的。”他语重心长叮嘱在座的军地领导,要永远铭记老区人民为革命作出的贡献,永远不要忘记老区,永远不要忘记老区人民。[38]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党中央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老区建设,包括经济的、社会的、人民生活改善的各项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很多事业要向老区倾斜。因为有些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也体现在这些方面。[39]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不断争取政策、集聚合力,推动改善龙岩老区基础设施条件。在他和省委、省政府班子成员的合力推动下,棉花滩水电站、赣龙铁路、梅坎铁路等多个重大项目竣工投用,为老区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大力度促进了“三农”工作。

 

结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三农”工作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三农”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回到福建考察,看望父老乡亲。他动情地说:“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深有感情。离开福建以后,我也一直关注福建。在这里工作期间的一些思考和探索在我后来的工作中仍在思考和深化,有些已经在全国更大范围实践了。”[40]深入挖掘、认真研究、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20次来岩考察关于“三农”工作方面的重要活动、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于全面理解、全面把握、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龙岩老区人民牢记重要嘱托,感恩奋进,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促进了农业农村工作,加快了龙岩老区苏区发展。今后要继续根据市委“打好‘五张牌’、建设新龙岩”的工作要求,深入实施“探源计划”,深挖理论与实践“富矿”,切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次来岩考察调研关于“三农”工作方面的重要论述有机地结合起来,讲好习近平同志在闽西的“三农”故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执笔: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朱廷彬、古田会议纪念馆一级科员朱澍平)

 

注释:

【1】【6】【20】【24】【27】《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在我区调研农业农村工作时强调:倒计时推进小康工程,全方位搞好农村工作》,闽西日报1996年5月9日。

【2】【3】【4】【13】【14】【15】【16】【25】【26】【37】【38】【40】《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上)》,福建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070页、第58-59页、第059页、第294页、第301页、第302页、第303页、第072页、第055页、第058-059页、第62页、第003页。

【5】【21】【23】【28】《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在我市调研时强调:抓住关键加快扶贫攻坚奔小康步伐,发展现代农村推进农村新一轮创业》,《闽西日报》1997年7月29日。

【7】【22】【29】【35】《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在我市调研时强调:扎实苦干,确保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群策群力,加快山区与沿海协作步伐》,《闽西日报》1998年5月9日。

【8】【9】【11】【12】【17】【18】《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下)》,福建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619页、第619-620页、第623页、第627页、第748页、第748页。

【10】《省长的“生态情”》,《闽西日报》2001年10月15日。

【19】《习近平在我市举行的全省经济作物工作会议上要求:扩大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推进经济作物产业化经营》,《闽西日报》1998年5月8日。

【30】【33】《情暖灾民——习近平省长闽西纪行》,《闽西日报》2000年9月4日。

【31】【32】【34】《习近平省长在我市慰问并指导救灾工作时要求,发扬革命老区光荣传统,加紧恢复生产重建家园》,闽西日报2000年9月2日。

【36】《冬日里的暖流》,《闽西日报》1999年1月13日。

【39】《“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老区,永远不要忘记老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我市老红军、“五老”同志和军烈属代表纪实》,闽西日报2014年11月4日。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