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2024-08-1410:07:59来源:《福建日报》2024年08月13日作者:张有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发挥这种支撑性作用的关键在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的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化和有机结合,必然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更好支撑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从理论逻辑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依赖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依赖于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人才队伍建设依赖于教育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教育、科技、人才常常是同构的,它们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是互补的一体化关系。因此,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的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是必然选择。以科技创新和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实现教育的系统性质变,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助推器。从历史逻辑看,要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教育强国之路,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大命题。1992年,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提出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性问题。1995年,党中央首次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002年,党中央首次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并进行了战略部署。至此,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从现实逻辑看,当前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科技革命和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科技领域成为国际竞争的主战场,深刻重塑国际秩序和世界格局。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摆在突出位置,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全面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适应形势变化和生产力发展要求,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强自立、人才引领驱动。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化是切实增强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在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先手棋,必须突出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与作用,分类推进高校改革,依据国家战略需求布局学科专业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2012年以来,我国每年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超过4%。现在,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人口素质不断提高,这为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持。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每一轮的科技革命都会带来生产力的质的飞跃,深刻影响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进步深刻影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影响人才队伍建设。202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64%,发明专利有效量位居世界首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我国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摆脱卡脖子的难题,必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2023年9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因而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变量。

人才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得人才者得天下。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决定性因素。战略科学家、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当前迫切的战略任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形成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和保障的有效机制。这意味着要着力破解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的障碍,打通“最后一公里”,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改善人才发展的土壤,实现人才工作的精准化和科学化,让留学人员回国有用武之地,对全球高端人才有强大的吸引力。

教育、科技和人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协同共生。三者之间的脱节、相互掣肘、不同步都会造成短板效应,因而要构建一体化的协同机制,理顺关系,实现信息共享,避免区域封闭和系统分割。教育是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平台和基础;科技发展是教育和人才建设成效的显现;人才培养是教育的目标,人才队伍是教育和科技活动的主体因素。一言以蔽之,教育、科技和人才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三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和一体化,形成良性循环的合力和组织效能,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实施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这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和贯彻各项决策部署的根本遵循。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需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安排,因而党的全面领导是它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能够发挥举国体制优势,集中资源,重点突破,集中力量办大事,减少外部阻力,最大限度地处理内部张力问题,激发内生动力,确保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大方向,构建高效科学完善的体制机制,发挥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

二是坚持系统观念。教育、科技、人才建设是一个系统,因而必须统筹协调,科学谋划,全面部署,综合改革,实现各方的高效协同。各种因素彼此联系和相互依存,各种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要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的发展规律,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迫切需要,实现由大到强、由量到质的转变,防止一哄而上和泡沫化,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的高质量发展。

三是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领导体制、协同机制和运行机制,强化顶层设计,科学制定行动纲领、战略步骤、政策方针,加大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的科学化建设;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和完善人才评价和流动激励机制,实现各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机衔接;按照动态精准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完善资源共享和投入保障等各方面体制机制,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处理好各种利益主体关系,实现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的转化。

四是坚持开放合作。差异化的思维方式是创新的源泉,同质化容易造成思维的固化。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开放才能进步,封闭导致落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化推进要有开放的心态和机制,“请进来”和“走出去”是两种主要的开放方式。我们坚决反对关起门来抓教育、促创新和育人才,要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推进高水平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加快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中心,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作者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哲学研究”(23&ZD033)阶段性成果]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