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本市动态
闽西历史人物研究之十:推进祖国统一的清朝台海名将刘国轩
2024-03-1416:43:17来源:作者:

刘国轩(1628- 1693年),字观光,福建省长汀县四都溪口人。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重要将领,汀州历史上的爱国将领、风云人物。历史对他的评价颇多:一个随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前军大将,一个与施琅大将军同时代的风云人物,一个顺应潮流促使祖国实现统一的郑军总督。

追随郑成功

刘国轩出生于长汀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客家文化的熏陶与山区艰苦环境的磨炼,养成了正直、果敢、坚定顽强的品格。他的家乡流传着许多他的传奇故事。据《福建省志》、民国版《长汀县志》等史书记载:“刘国轩生而磊落负奇,气貌魁梧。七岁失怙(依靠、依仗),年十一,岁饥,走百里外负米供母。山有虎,众环逐之。轩至,虎忽不见。”

1710405995764657.jpg

民国版《长汀县志》关于刘国轩的记载

他自幼身材魁梧,臂力过人。七岁失去父亲,十一岁就替人背大米,走百里路,以此供养母亲。史书还载,刘国轩幼年习武,擅长弓箭,常集结村中少年练武,13岁时就以一敌十,以勇猛著称。15岁时结寨自卫,设兵伏击流寇,夺回被劫牲畜财物,名扬乡里。

清顺治三年(1646),清兵入闽,刘国轩因母亲去世,家庭变故,只身赴漳州投归清军,开始行伍生涯。起初为城门守卒,因智勇双全,很快升为守备把总、千总,守漳州北门。

清顺治十一年(1654),郑成功率兵围攻漳州,久攻不克。刘国轩素来仰慕郑成功的抗清义举,故而积极策反清军守将献城纳款。他密遣母舅江振曦、江振辉参见郑成功,约定日期归降。十一月初一日,他打开城门,夜引郑军入城,兵不血刃,迫使清漳州守将张世耀等降郑。刘国轩得到郑成功赏识,被授为都佥事,管护卫后镇。此后,刘国轩跟随郑成功转战各地,屡立战功。

收复台湾

刘国轩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随郑成功辗转战斗于台湾海峡两岸,辅佐郑成功祖孙三代立下了赫赫战功,为驱逐荷寇,收复台湾,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作出了重要贡献。

清顺治十八年(1661)初,郑成功任命他为收复台湾前军大将,率两万五千名大军渡海攻台,驱逐荷兰殖民者。二月三日,郑军乘舰船经澎湖列岛向台湾进发。刘国轩身先士卒,率领前军勇猛冲锋,无往不克,令敌人胆战心惊。九日,攻克鹿耳门,接着,进攻台南赤嵌城(今台湾台南市)。经过8个月战斗,重创荷兰军队。翌年二月,刘国轩指挥部分将士正面佯以火攻,用炮火轰城;实则挑选精干将士,用云梯爬登侧背城墙,在城中同袍的相助下,攻入城内,迫使荷兰侵略军总督揆一率部投降,收复了台湾岛,宣告了在台湾持续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统治的结束。此后数年,他带领队伍进驻台湾北部地区,清剿荷军余部,在基隆建立舰队,使台湾全岛牢固地置于郑成功父子的治理之下。

康熙元年(1662),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5个月后,于6月病逝,长子郑经嗣位,命刘国轩创建舰队,驻守鸡笼山。他驻兵台北各地,指挥军队多次对高山族等少数民族剿抚并用,促使人心安定归顺。康熙五年(1666),刘国轩升为右武卫,驻守半线(今彰化县)。康熙八年(1669)升为管镇兵,后历任左、右武卫。刘国轩统一指挥台湾军务,与陈永华、冯锡范三人鼎足而立,成为郑氏的顶梁柱。

康熙十三年(1674)三月,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起兵反清,史称“三藩之乱”。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建叛清,派人到台湾联络,请郑军出师声援。郑经命刘国轩率人督兵回思明州(今厦门)。郑经欲借漳、泉两府招募兵员,耿精忠不允。双方因各怀心思而产生矛盾。六月,郑经入泉州,耿精忠派兵攻打。刘国轩奉命迎战。十月,刘国轩于泉州涂岭打败耿精忠,追至兴化(今莆仙)而归。耿精忠于是降清。康熙十四年(1675)五月,刘国轩率诸镇兵进驻潮州,与叛应平西王吴三桂的清潮州总兵刘进忠规划夺取尚未归附的属县。尚可喜派长子尚之信领兵10万人来攻。刘国轩与左虎卫何祐领兵纵横驰骋,英勇善战,在广东潮州的鲎母山,以数千兵卒大败数万名清兵,斩首尚军2万余人,俘虏7000余人,给清军以沉重打击,从此名扬南粤。

康熙十五年(1676)二月,刘国轩入镇广东惠州,并攻克潮州各县,升任副提督。至此,闽西南和粤东的大片地区均为郑军所有。次年六月,由于清兵反攻,郑经所占的漳州、泉州、汀州、潮州等地失守,刘国轩奉命放弃惠州,从海上回思明。康熙十七年(1678)二月,郑经任命刘国轩为中提督,总督诸军。刘国轩率军连战连捷,屡立战功,被封为武平伯、征北将军。康熙十九年(1680年)正月,清军进逼思明,刘国轩撤还思明,遂回台湾。康熙二十年(1681)正月,郑经病逝,郑克塽袭王爵。刘国轩因拥戴有功,被封为武平侯。十月,刘国轩率精兵驻守台湾门户澎湖。他致力修战船、筑炮垒,严阵以待。至此,台湾的政事冯锡范说了算,军事由刘国轩做主。刘国轩与冯锡范、陈永华因同为台湾明郑时期的主要将领,故称明郑时期“台湾三杰”。

开发台湾

刘国轩辅佐郑氏治台,为台湾的早期开发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为后来大批闽西客家人奔赴台湾铺平了道路。

1981年版《福建省长汀县地名录》,记载了长汀有两处命名为“台湾府”的自然村,分别是策武镇策田村的台湾府与河田镇中街村的台湾府。据长汀县文化专家的研究,以及四都镇溪口村祖辈口口相传的回忆,这两个地名皆与刘国轩有渊源。当年,刘国轩跟随郑成功征战台湾时,带了大批汀州人到台湾当兵打仗。当时,闽西各地多支反清复明的义军和刘国轩也有联系。后来,他又多次率兵进攻闽粤沿海,并直逼闽西,每次撤退都有汀州民众跟随赴台。当上将军后,他又多次往返于家乡和台湾,并带去不少汀州子弟在台开垦荒地。永定江氏、武平魏氏等族谱均有记载。这些人的家属与后代记住了留在台湾府的亲人。在河田的台湾府里,有家俞姓的上祖曾与台湾结姻。这两个地名的存在,是汀州与台湾交流的一大佐证。

1710406148452663.jpg

台湾府与策武集镇隔江而望,中间相隔的是台湾府大桥

收复台湾后,刘国轩成为了拓殖台湾的垦荒者。为减少明郑对大陆经济的依赖,刘国轩“剿抚诸番,拓地日广”,动员文武官员迁家属来台湾经营农事,并在台湾北部荒野实行屯田,拓荒垦殖。他让新迁来的汉民向土著居民传授农业技术,帮助他们发展生产。他奖励种植甘蔗,发展糖业。在台湾带兵的时候,刘国轩就发现台湾的气候、土壤和排灌十分适合种植甘蔗,于是向郑氏集团行政首脑陈永华建议,大力发展制糖业,鼓励官兵种植甘蔗。在刘国轩的倡导下,台湾从福建移入大宗大批甘蔗幼苗,大范围种植,成绩斐然。从此,台湾除了种植芝麻、绿豆、水稻等植物外,开始大规模种植甘蔗,每年可出产六十万篓(一篓蔗糖约为178斤)蔗糖,其中出口一半,除了输入中国大陆外,还远销日本等地。甘蔗成为与稻米齐名的台湾两大经济作物。当时,台湾利用自己的船队,将台湾的蔗糖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到菲律宾、马六甲、英国等许多欧亚国家和地区,以换取郑氏集团所紧缺的火药、武器等军用物资和生活用品。这一时期,其他果树品种及蔬菜的培植技术也传入台湾。刘国轩极大搞活了台湾的贸易和经济,巩固了郑氏集团的统治,为日后基隆、台北等地的繁荣创造了先决条件。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十四日,清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趁郑氏集团内部不和,反季节地在台风季里对澎湖列岛发起攻击,与刘国轩发生激烈海战。施琅实力雄厚,又精通阵法。刘国轩拘于常规,认为台风能吹翻敌方战舰。结果连续一周风平浪静,郑军失去战机。施琅利用海面刮南风的时机采用火炮攻击。刘国轩寡不敌众,损兵12000人,毁船舰190多艘,只好带着残部惨败而退,回到台湾。澎湖一役,郑军几乎全军覆没。

康熙通过施琅向郑克塽和实际主持台湾政务的刘国轩等人颁发谕旨,意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刘国轩审时度势,见人心瓦解、事不可为,便顺应潮流,与文武大臣商议奉劝郑克爽归顺清廷,还果断地制止了部分将领远走吕宋(今菲律宾)的图谋。康熙二十二年(1683)闰六月,郑克塽请降。从此,实现了祖国统一。

康熙二十三年(1684)三月初六,刘国轩随郑克塽进京。康熙授予郑克塽正黄旗汉军公爵,冯锡范为正白旗汉军伯爵。对刘国轩,康熙念他在统一台湾之时“素怀忠诚”“首先归命”,并“劝令郑克塽纳土来归”,特别授他为天津总兵,委其扼守京畿门户。四月初二,刘国轩辞京赴任。考虑到刘国轩籍贯汀州,长驻台湾,又“孤身远来”“家口众多”,为了令其尽心任职,康熙于常例之外,另送白金二百两、表里二十匹,又赐他京城新宅。十二月十三日,刘国轩被授予顺清侯。

根据清江日升编著《台湾外记》载:刘国轩在天津任上,“颇洁正,不要钱”。他大力兴修水利,推广南方水稻种植方法,深受民众拥戴。康熙三十二年(1693),刘国轩病逝于天津任上,终年65岁。据清乾隆版《汀州府志》载:“刘国轩,天津总兵,封伯,赠太子少保”。清政府赐封他为光禄大夫、太子少保,赐祭,并葬于顺天府苏家口,即今北京昌平区居庸关之东的一处长城口。

1710406201639245.jpg

位于长汀县四都镇溪口村的刘国轩故居

2012年,长汀为爱国将领刘国轩重修了故居,并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古建筑建于明代,坐东朝西,窗几明净,占地近两百平米,是典型的客家上下厅木质建筑风格。村后飞凤山上有刘国轩父母的两座墓。根据当地村书记介绍,刘国轩去世前,曾交代子孙要回汀州,把他父母亲的墓地先安置好,才可以建他的墓地。刘国轩去世一百多年后的道光十二年(1832年),子孙遵循他的遗愿又重修了祖墓。刘国轩共七个兄弟,他的父亲娶了丁氏、温氏、邓氏三位夫人,均被封为“皇清诰赠一品夫人”。

《台湾通史·卷二十九·列传一》载:“刘国轩,福建汀州府人也。状貌雄伟,怀材未遇,为漳州城门把总。永历八年冬十月,招讨大将军郑成功伐漳州,国轩开门迎,参军冯澄世奇之,为语成功,擢为护卫后镇。十年秋,从中提督甘辉伐闽安,克之。十二年,从伐南京。十五年,从克台湾。……琅至,归克塽于北京,封汉军公,国轩授天津总兵”。连横在书中评价道:“以国轩之武略,使乘风云而建旗鼓,岂不足烜赫一世”。著名作家金庸的长篇武侠小说《鹿鼎记》称刘国轩为:“福建莆田少林寺俗家弟子,郑克塽之师(军师),与冯锡范、陈永华(陈近南)号称‘台湾三虎’”。2016年5月,辽宁歌剧院创作了以刘国轩为主角的大型歌剧《沧海》,讲述了刘国轩澎湖兵败后,郑氏集团内部矛盾以及何去何从的抉择,充分肯定了以刘国轩为代表的识大体、顺民意、力主回归的进步力量,讴歌了两岸同胞手足相连、同根同源的骨肉亲情,表现了国家统一的必然历史趋势。

1710406256700357.jpg

《台湾通史》关于刘国轩的记载


(长汀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王 英 陈李萍)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