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红色故事 |“抽肥补瘦”增新规
2023-04-0311:14:22来源:《闽西红色故事100篇》作者:

1930年6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从江西寻乌经武平和上杭才溪、通贤进驻长汀南阳(今属上杭)。6月11日至13日,在毛泽东亲自主持下,红四军在南阳的“龙田书院”召开了中共红四军前委和中共闽西特委的联席会议,即著名的南阳会议,朱德、陈毅、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等8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通过了《富农问题》和《流氓问题》两个决议案。

南阳会议通过的《富农问题》是关于土地政策的又一重要决议案。它是中共闽西一大通过的土地问题决议案的继承和发展。中共闽西一大通过的土地问题决议案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创造性地提出土地分配“抽多补少”的原则,但是,决议忽略了土地肥瘦差距问题。作为中共闽西特委书记的邓子恢在同农民的交往中,了解到由于“抽多补少”只重视土地数量的平均,而忽视了土地质量的平均,致使许多富农“自己把持肥田”,而贫雇农分到的土地多数是瘦田差田,这样“贫农就大不满意”,要求重新分配调整土地。所以,1930年2月,邓子恢主持召开的中共闽西第二次扩大会议重新修订了《土地问题决议案》,在分田办法上增加了这样一条重要内容:“分田方法以抽多补少的原则,抽出之田以肥瘠均匀为度,好田多者抽好田,坏田多者抽坏田。”这项补充的重要内容,在1930年3月召开的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发布的《土地法令》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明确肯定。后来,邓子恢领导龙岩县土地调查工作,进而把这一经验归纳成“抽多补少,抽肥补瘦”8个字。

无独有偶。1930年5月,毛泽东在江西寻乌调查中也发现了土地分配“肥瘦”之争的问题,“抽多”的不肯抽出肥田,而“补少”的不愿补入瘦田,矛盾突出出来,因此,毛泽东断定,土地肥瘦分配的斗争,“这是土地斗争的中心,也即是富农与贫农的斗争”,于是也产生了“抽肥补瘦”的思想。

会上,邓子恢代表中共闽西特委向会议报告闽西工作,特别着重介绍了闽西在土地革命中创造的“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这一重要原则时,立即得到了毛泽东以及其他与会人员的充分肯定。会议通过的《富农问题》决议案在土地分配方面作了正确的决定:“应该于‘抽多补少’之外,还加上‘抽肥补瘦’一个原则”。并在文件上将“不得妄想平均”,改为“不得把持肥田”。还规定,坚持以人口为标准而不是以劳力为标准分配土地,以为“以劳力为标准分配土地是于富农有利的”“就发展生产来说也是按人口平均分较按劳力差别分为有利”。同时,决议还规定了“何时分田,何时得禾”,改变了“本届的生产归原耕人收获”的决定。

南阳会议上通过的这些规定,极大地激发了群众耕种土地的积极性,进一步丰富了党的土地政策,推动了闽西土地革命的深入,使闽西革命根据地呈现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