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名镇名村
中央红军村 ——武平县永平镇帽村村
2022-07-1809:50:59来源:作者:

帽村村距县城26公里,是永平镇镇政府所在地。村域面积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00多亩,山林面积3.5万亩。在土地革命战争的烽烟岁月中,帽村村曾发生无数次大小战斗。

1929年9月,红四军攻克上杭后,第一纵队、第三纵队直属队和七、九支队进入武平分兵活动。1930年6月上旬,红四军一部来到帽村,驻村后随即采用“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推进政策”扩大红色区域,帮助当地开展革命活动。在红军协助下,建立了帽村乡苏维埃政府,乡苏政府设在方家祠,首任乡苏主席方永太,文书方寿元,土地委员砣老(小名)、方兴昌,妇女主任马仕妈,儿童团长方凤太。红军进驻该村后书写了大量标语,如“红军十大政纲”“国民党反动派十大罪恶”等。红军还配合乡苏政府大力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帽村人民为感谢中国共产党,在乡苏政府领导下迅速组建了洗衣队、做鞋队、民工队等,帮助红军洗衣、做鞋、送伤员、修工事,把生活物资送给红军,鼓励热血青年参加红军。

1932年2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十二军三十六师在师长张宗逊、政治委员邓华率领下进军武北。数日后,三十六师一○六、一○七团和师直属队进驻帽村。红军驻村后,帮助乡苏政府成立了帽村游击队,队长钟正桂,队员20余人。5月30日,在孔下召开党员会议,成立中共帽村支部。随着党组织的建立、乡苏领导的调整、乡赤卫队的建立,全乡革命烈火日益旺盛,政权日益巩固。

1932年6月,红军东路军胜利完成出击漳州的战略任务后,分五路进入武平,回师赣南。其中一路经过帽村,当地群众端茶送水,热烈欢迎。红军驻村虽然时间不长,但进一步扩大了红军在帽村群众中的良好影响,为当地的革命斗争增添了力量。

1932年冬,国民党组织第四次“围剿”。为集中兵力,统一指挥,遵照上级指示精神,原杭武独立团、武平独立二团于1932年12月16日在武北小澜整编成闽西工农红军独立第十师,师长张荣发,政委张平凯,政治部主任赖玉宏。独立师成立后,在杭武边界和武北的帽村、恬头、上湖等地配合主力红军多次粉碎国民党军进攻苏区阴谋,给杭武两县苏区人民极大的鼓舞。当年曾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的罗明在1976年回忆时说:“1932年间我去过武平武北,那里各项工作都很好,各项组织都有,非常景气,真是一片火红的世界。”

在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前夕,为便于中央苏区南方战线军事的统一指挥,集中力量,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人民委员会决定,把江西军区的三、五两分区合并为粤赣军区。随即于1933年4月下旬,粤赣军区第三作战分区和独立团由江西筠门岭转移到武平帽村,司令部设在广庇颜欢厅,独立团驻竹苞松茂厅。当时第三作战分区负责武平、上杭、永定部分苏区的防卫任务,司令员刘化生、政委吴福林、参谋长权哲循、政治部主任周春元等都驻在广庇颜欢厅。他们进驻后,指挥红军和本地区武装斗争,成立了帽村中心区苏维埃政府,办公地设在方长春家,主席刘汉畔,后吴德香接任。中心区苏政府管辖永平、孔下、昭信、帽村、瑞湖、中湍等乡苏政府,下设财政、裁判、内务、土地等部和文化教育科。同时,还建立了中心区委和拥护红军委员会,区委书记王忠和,组织部长温养兴,宣传部长刘克维,区少委书记王华和,区少委儿童团长方凤太。

1658109277551227.jpg 

帽村村粤赣军区第三作战分区司令部旧址(广庇颜欢厅)

中心区苏、区委成立后,先后组建了区苏警卫排、模范营、独立连、担架队。警卫排排长方良东,后方兴昌、钟正桂,独立连连长方唯新,模范营营长方成旺,担架队队长方兴才。独立连、模范营多次奉命派兵前往大兰园、火夹域、章丰、梧地等地协助红军与敌作战。

1933年9月,广东军阀陈济棠部严应鱼旅到帽村骚扰,帽村人民与红军奋起反击,打退严旅,保卫了红色政权。

同年秋,区委组织部长温养兴带领李四妹从区苏绕小道前往瑞湖乡苏工作,当行至水口里官子坑时,被潜回的后备队袭击,两人中弹牺牲。

敌人的罪恶行径再次激起帽村人民的反抗。不久,第三作战分区所属独立团给企图来犯的兰启观后备队迎头痛击,兰启观仓皇逃窜。

武平红军独立团英勇无畏,不怕牺牲。1933年秋末,该团驻在帽村。一天,永平情报员来报告,敌人后备队窜扰永平,团长命令快速出发,进抵永平山寨下。在增岗围屋里突遇一股敌人夹击,虽然在连长指挥下冲出了敌人伏击圈,但我军仍有所损失。时已天黑,部队返回到帽村宿营,刚休息片刻,团长命令紧急集合,带领红军趁敌人饮酒庆功之机,对其发动突袭。经一番激烈战斗,歼灭敌人,并缴获一大批武器弹药。

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又调集100万军队、几百架飞机,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以50万兵力重点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进攻。1934年2月,中革军委考虑到东南前线武平一线红军力量薄弱,工事简陋,敌人很可能从武北打开缺口,向中央苏区政府驻地瑞金进犯。2月19日,周恩来、刘伯承指派中央军委总司令部参谋处长许卓担任中央红军总部检查团团长,率周碧泉副团长、肖忠谓(肖锋)党小组长和警卫战士共13人,到帽村粤赣军区第三作战分区驻地检查第五次反“围剿”的防卫工作。检查团了解到在武平苏区有各种正规武装力量2700多人、赤卫队15000多人,大多驻在帽村,要求第三作战分区全体指战员集中一切力量,守住中央苏区南大门。3月13日午后,许卓率领的小组6人在孔下完成检查后,回帽村途经永平枫树岭时,遭国民党钟绍葵的便衣队和当地民团、大刀会共30多人伏击,全部壮烈牺牲。后来苏区在帽村方家祠前召开了追悼会,把许卓等烈士的遗体葬于帽村方家祠后山。

1934年3月20日,钟绍葵又纠集“剿匪”支队、大刀会等反动武装会同广东军阀严应鱼旅李衡忠团共2000余人,趁夜偷偷向粤赣军区第三作战分区司令部,帽村中心区苏、区委驻地进发。21日凌晨,发

起猛攻,帽村保卫战由此打响。

此时,驻在帽村的粤赣军区第三作战分区直属队和所属独立团一部、瑞金游击队、会昌模范营等红军和地方武装以及支前民工群众近千人还在酣睡之中,突然被激烈的枪炮声震醒,发现已陷入重围。危急关头,第三作战分区吴福林政委和肖锋团长(许卓牺牲后为检查团团长)紧急组织司令部警卫连、独立团一部、区苏区委、江西模范营、游击队、教导队等共227人英勇反击。红军撤到高狮献帽炮楼和罗鸦斗碉堡后,敌人继续用炮狂炸,机枪猛射,红军死守阵地,直至楼倒堡毁。最后,只有肖锋等7人在漆黑中趁滂沱大雨冲出敌围。

帽村保卫战后,国民党军对帽村苏区干群的杀戮没有停止。3月22日,帽村中心区委宣传部长刘克维、第三作战分区的周连长等20多人在瑞湖被国民党刘玉书的后备队伏击拦截,当场牺牲7名红军战士。周连长、刘克维负伤被俘,被武北后备队总指挥邓立文杀害。

敌人占据帽村后,对帽村实行“三光”政策,烧、杀、抢无所不为。帽村贫农团主席方运太和区苏维埃政府土地部长方永林被捕后至死不悔、视死如归,在敌人的屠刀下英勇就义。红军战士方作胜、方永添、方成恩、方兴忠、钟光顺等在帽村保卫战中不怕牺牲、英勇献身。妇女刘妹子、廖观紫因送盐给红军,被发现后遭敌毒打致残。

为缅怀帽村保卫战中牺牲的红军战士和告慰烈士的英灵,保卫战后,当地群众在村民方顺元的引领下成立义塚会。群众自觉捐资献工,将200多具红军烈士遗骸收集起来安葬于高砂坝,时称义塚,后改建为红军烈士墓。

 新中国成立后,帽村人民继承先烈遗志,接过革命的接力棒,发扬苏区前哨红军将士的拼搏精神,着力革新村容,聚焦改善民生。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省道205线穿村而过的优势,弘扬苏区精神,打造红色旅游,加快推进奔小康步伐。村“两委”根据村情实际,发展农林经济,广种经济作物,全村种茶300多亩,脐橙400亩,仙草、烤烟各200余亩,使村民加速脱贫致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革故鼎新,村道白改黑硬化11条,平整土地850亩,建污水处理厂1座、垃圾焖烧炉1个,建成生态河堤及沿河步道2600米,架设桥梁4座,还建了灯光篮球场、门球场、演戏舞台和35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对村居中心地段村民房屋进行统一的主体外墙装修,使村容焕然一新。经努力,帽村村先后被福建省环保厅评为福建生态村,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获县委、县府“五项工作”考评综合优秀奖,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帽村真正成为宜居、宜旅、宜业的新农村。

 (武平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