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宣传传播 > 史实纵横
中央红军东征漳州序曲——龙岩考塘大捷
2022-04-2111:02:05来源:作者:符维健 符俐华

2022年4月20日是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90周年。闽西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龙岩考塘大捷,打响中央红军东征成功的第一炮,一代伟人、开国将帅亲临指挥战役,老区人民为反“围剿”的顺利进行作出了重要贡献。


1650510347(1).png

漳州芝山红楼

毛泽东、周恩来运筹帷幄打漳州

1931年9月红军取得第三次反“围剿”胜利之后,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领导地位逐渐被当时的“左”倾中央领导所排斥。此后,中央红军在“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战略方针指导下,强攻赣州,但久攻不克,伤亡重大。在毛泽东的强烈要求下,攻城部队撤围休整。1932年3月中旬,苏区中央局在赣县江口举行扩大会议,讨论红军今后的行动方针。会议否认了毛泽东提出的巩固原有苏区,并向闽西北地区发展的正确主张,决定红军分成中、西两路军行动。以红一、五军团组成中路军,林彪、聂荣臻分任总指挥和政委,担负赤化赣江东岸的任务,毛泽东以中央政府主席、中革军委委员的身份,随军指挥行动。

在行军途中,毛泽东说服了中路军领导人林彪、聂荣臻,提出把中路军改称东路军,把行动的方向改向闽西,巩固和扩大闽西苏区。苏区中央局于3月27日和28日召开会议,批准了这一意见,并决定毛泽东以中央政府主席身份率领东路军攻打失陷的龙岩,并向东南方向发展。

1650510599762604.png

东征漳州联席会议旧址长汀中华基督教堂二楼

3月底,红一军团进驻汀州。在汀州,毛泽东听取了福建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领导人等关于闽西、闽南的革命形势及龙岩、漳州敌情的汇报,同时,对闽南及漳州的地理条件、政治经济状况以至民情风俗,亲自作了细致的调查,发现漳州“易攻难守”,是最好的发展方向。

毛泽东认为,进军闽南有不少有利条件:反动统治力量薄弱,驻守漳州的张贞四十九师战斗力不强,符合红军历来“拣弱的打”的要求,而且这里有广阔的发展余地,有闽西老根据地作依托,符合红军要打有把握之战的要求;红军进军闽南,必将沉重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红军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抗日主张,都将对国内外产生重大的政治影响。因此,毛泽东审时度势确定了东征漳州的战略决策。

3月30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指出:“据调查,漳州难守易攻,故我一军及七师不论在龙岩打得着张贞与否,切拟直下漳州”;“政治上必须直下漳(州)泉(州),方能调动敌人,求得战争,展开局面。若置于龙岩筹款,是保守局面,下文很不好做”。

由于毛泽东提出“直下漳泉”的作战计划,表面上与中央局关于攻打中心城市的思想基本一致,而且符合其巩固闽西和筹集给养的要求,因此,苏区中央局接电后在瑞金开会,研究东路军入闽作战的部署。为了歼灭福建军阀张贞部队并调动粤敌,决定东路军直趋龙岩,攻占龙岩后,继续向漳州前进。

随即,毛泽东主持召开了红一军团团以上干部会议进行了东征动员,并命令红一军团开赴长汀以北的新桥迷惑敌人。4月1日,周恩来从瑞金赶到长汀,召开作战会议。会议听取了中共福建省委关于漳州地区情况的报告,同意毛泽东提出的漳州战役的计划,具体部署了前后方的各项工作。此后,毛泽东即以中央政府主席的身份,率东路军执行攻取漳州的任务。

东路军入闽作战的部署,第一步是攻占龙岩,消灭张贞的前锋部队,然后乘胜直取漳州,消灭张贞的主力。4月3日,东路军由长汀出发,经河田、南阳,于4月7日到达上杭白砂。毛泽东前往上杭旧县,向谭震林、张鼎丞等布置配合东征任务后,当天赶到白砂。

4月8日,东路军进抵龙岩的大池。据守龙岩一带的敌军是张贞部杨逢年的一四五旅。在大池,毛泽东在东路军总部召开军事会议,决定首先消灭考塘之敌主力团,进占龙岩城。10日拂晓,攻击部队从大池隐蔽前进,第十五军消灭小池之敌,即向龙岩外围的要地考塘前进,与张贞部战斗力最强的二九一团及一个补充营遭遇,经激战10余分钟,攻占了敌军阵地,守敌大部被俘。

1650510690474357.png

敌军炮楼协鸿楼(又名瑞麟楼,因国道扩建而拆毁)

考塘战斗胜利后,4月11日,毛泽东在龙岩主持召开了东路军师长、师政委以上干部会议,总结龙岩战斗的经验教训和研究下一步行动计划。会上,毛泽东总结龙岩战斗胜利的原因是:在白砂休息了一天,集结了兵力,直取龙岩,在大池圩隐蔽宿营,不去有敌人守备的小池,达到击敌不备的目的。同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说明龙岩战斗胜利的原因,并提出直下漳州,调动敌人的作战方针,告知部队在龙岩休整、工作两天后,即向漳州挺进。这时,从江西信丰出发的红五军团于14日赶到龙岩,与东路军主力汇合,共同作战。

东路军在龙岩休整两天后,总部决定红一军团第十二军留驻闽西,继续扩大战果,巩固根据地,做好后方支前的工作。4月13日,东路军向漳州挺进,连下龙岩的马坑、适中,南靖的和溪、水潮、马山、芝田、龙山、金山。毛泽东戴遮凉的盔帽,骑着马,还不时地下马与战士们步行。在毛泽东指导下,红军于4月20日进占漳州,取得漳州战役的重大胜利。中央红军东征巩固扩大了根据地,壮大了红军部队,为红军跳出外线作战取得了很好的经验。

红军三路进击克考塘

1932年3月,中央决定重新成立红一军团,辖第四军和原属五军团的第十五军。红五军团则辖第三军、第十三军。苏区中央局批准一、五军团改称东路军,林彪任总指挥,聂荣臻为政治委员,罗荣桓任政治部主任,向闽西发展。3月底,东路军挥戈东进,神速向闽西南大举进军。

一军团全部(含军团部、四军、十五军)攻占龙岩西部约50里的大池圩,杨逢年旅误为“土共”骚扰,不以为意。大池民团退至小池,与敌第二补充营叶杨榆部会合。东路军在大池召开军事会议,由龙岩县工作委员会主任郭汉金介绍杨逢年旅在龙岩的军事部署。会议决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考塘守敌,直取龙岩。10日凌晨,一军团乘敌不备,向小池隐蔽前进。先由地方游击队向民团发起进攻,敌人麻痹,仍以为“土共”进攻。紧接着红十五军四十五师一鼓作气,击溃驻守小池的敌补充营和民团,击毙敌营长,斩断了考塘守敌的触角。敌残部向赖坑方向溃逃。此战斗,郭汉金不幸牺牲。红军兵分三路,向考塘方向挺进。

1650510779133130.png

考塘战斗战场旧址:鹅吹顶、枫寮岭

考塘村位于山谷低洼地带,(龙)岩(上)杭公路穿村而过,两侧高山林木繁郁,地势十分险要。杨逢年派出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二九一团(教导团)一千多人驻扎此地。公路两侧的奎阁楼、协鸿楼(又名瑞麟楼)均为牢固炮楼,驻有重兵。山上制高点都配备重型武器。因此,团长阮宝洪十分自负,曾夸道:“凭借这精良的武器和有利的地势,休想让一兵一卒过境。”旅长杨逢年获悉东征部队有五军团,便迫不及待密报张贞:“红军某军团系孙连仲部,军部参谋长(赵博生)和师长(董振堂)等参加宁都起义,逢年与赵系保定军校同学,现随红军进闽西,逢年有把握‘策反’来归。”张贞闻告,信以为真,即电告蒋介石。

红军进至考塘,敌人用强火力封锁公路,妄图阻挡红军前进。

红军分左、中、右三路。中路红军(由十五军组成)为先头,沿马路进行猛烈冲锋。左右路军由四军组成。右路红军从右翼进攻,前进部队在赤卫队员陈炳江、赖根荣带领下,爬上尖笔山的鹅吹顶,越过公王仑,直取枫树岭顶的敌机枪据点。奎阁楼守敌听到枫树岭上机枪哑了,便弃楼越过公路,企图夺取红竹山后侧制高点。

此时,中路红军沿大路疾进,展开猛烈冲锋,协鸿楼守军孤立无助。

左路红军在赤卫队员邱德全向导下,登上龙潭村的东洋山,攀上后龙山,突然出现在协鸿楼背后的浮山上。刹时,枫树岭上右路军的迫击炮向协鸿楼轰鸣。协鸿楼守敌三面受袭,死伤过半,剩下的只好缴械投降。

敌人从龙门方向开来一营增援部队,汇合从奎阁楼溃退下来的残兵,爬上红竹山。左路红军已抢先占领山顶制高点,右路红军接踵而至,两面夹攻,歼灭敌一个营。敌团长阮宝洪收拾残部且战且退,不敢进入县城,向漳平方向奔逃。杨逢年获悉红军大队人马风驰电掣而至,自料难以抵御,遂命令白土、南阳坝、坎市等处部队准备后撤。

1650510925981828.png

《红色中华》报道东路军攻占龙岩

红军消灭二九一团后,当日下午一鼓作气,兵分两路进攻龙岩城。一路由龙门正面进攻,一路绕道铜钵,从背面攻入北门。防守岩城的独立团系新兵,缺乏战斗力,一经红军冲击,自行溃逃,大部被歼。该团团长兼龙岩县县长张性白负伤,率残兵100余人随由漳州赶来龙岩的杨逢年仓惶逃出南门,往适中方向撤退。在离城不远的樟柴树(地名)遇到后撤的驻白土二九O团黄克绳部,杨逢年方安下心,令二九O团少校团副林梦飞率第三营两个连断后掩护,又令驻坎市的二八九团及吴赐独立营至适中会合后,径向南靖撤退。时值春雨绵绵,漳龙公路上段尚未完工,泥泞不堪,溃败部队兵败如山倒,争先恐后,挤成一团,丢下辎重与伤病员而不顾,狼狈逃窜。

东路军于下午5时进占龙岩城。《红色中华》号外特报道《红军攻下龙岩城》的消息:“消灭两团左右的白军,俘虏六百八十五名,缴获无线电台一架,炮二门,机枪十挺,步枪九百二十五支,子弹七万二千四百发,手榴弹七十枚,军用物资无数。独立团团长张性白负伤,教导团团长阮宝洪、补充营营长韩柳添失踪,连营长被击毙十余人。”红军亦付出代价,伤亡二百五十九人(牺牲七十人)。

对龙岩之战,聂荣臻在回忆录里评价为“为漳州战役的胜利打响了第一炮。”

亲临考塘战斗的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后来成为共和国开国元帅,而参加考塘战斗后来成为共和国开国将军的更是不胜枚举。

闽西苏区军民踊跃支前参战

红军挺进龙漳期间,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于1932年4月5日发出《为打破广东军阀进攻和消灭张贞宣言》,要求闽西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立刻动员地方武装到前方参加作战和扰乱敌人后方;立刻组织运输队随红军出发;立刻成立粮站帮助红军采买粮食;立刻加紧赤色戒严巩固后方,防止敌人的造谣捣乱。中共长汀县委一方面调集古城、四都、河田等10多个区的地方武装配合红军与县独立团消灭苦竹山、钟屋村之团匪,肃清童坊、清流方向的地主武装;一方面按照苏区中央局的指示,在全县组织500人的运输队,限3日之内到达前线配合红军作战,并立刻在闽赣两省交通要道之古城、新桥、河田、涂坊、濯田、三洲、畲心等地设立粮站,保障东征红军的粮食补给。周恩来与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罗明深入长汀的河田、濯田、涂坊、宣成、长桥等区、乡召开会议,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以实际行动配合红军挺进龙漳。

为了支援红军,在东路军驻岩期间,龙岩店员工会协助毛泽民(负责东路军军需工作)向龙岩商会借款5000元,红军攻下漳州后,如数归还,得到“师出有名,言而有信”的赞扬。县总工会,店员工会发动群众收割马草,满足红五军团大批战马的需求。

1650511066441145.png

红军缴获的石印机(左)、平射炮(右)

漳州战役打响时,东路军一、五军团后勤指挥部设于公路旁侧的西陂区,为了加强领导,县委特将魏金水从独立团调回龙岩,任西陂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主持后勤供给工作。红军攻克漳州,当时红军共筹款100多万元(光洋),缴获了敌军大批物资、枪械,有枪、炮、飞机、布匹、粮食、器材等。这些胜利品都运往中央苏区长汀、瑞金。运输重任落在闽西,特别是龙岩工农群众肩上。漳州到龙岩240华里,龙岩到瑞金440华里。除漳州至水潮120华里有水路航运及20部汽车载运外,其他路程全靠肩挑手抬。从水潮至龙岩,主要由龙岩、永定两县支前队负责。漳州以西全是崎岖不平的山路,更兼天不作美,淫雨绵绵,道路泥泞不堪。但是“天时、地利”不如“人和”,龙岩革命群众硬是凭着一副铁肩膀两条铁腿、迎难而上,采取“接力”办法,互相传递,其中龙岩“十姐妹运输队”闻名中央苏区。龙岩工农群众拿出革命干劲,克服重重困难,前后只花一个月时间就将全部物资和红军伤病员奇迹般地运至红都瑞金,受到了红一、五军团指战员的热情赞扬。

为支援前线,龙岩县革命委员会发动每个工农群众,节衣缩食,自动节约三升米便宜卖给红军。从4月到5月,龙岩染布工会组织工人日夜加班,将漳州运来的大批白布染成灰色,送到长汀红军被服厂制作军服。在热烈的慰劳红军运动中,东肖区的妇女尤为突出,纷纷组织洗衣队、募捐队,发动妇女做军鞋,东肖区共做了700多双军鞋、90多双布鞋,并送交30多头肥猪及无数青菜、鸡蛋、粉干慰劳红军。共青团东肖区委大力发动青年参军支前,攻克漳州后,区委选派团员积极分子参加团省委组织的青年慰问团,前往漳州慰问红军将士。

红军攻打考塘,考塘农会派出农会骨干组织的战斗队和救护队,参加战斗和负责死伤红军的埋葬与救治。考塘战斗十分激烈,红军牺牲七十人,考塘赤卫队受伤多人,其中队长陈添铭颈部受伤,致使终生耳聋,队员赖金水面部中弹,致使终生歪嘴。攻打佛仔隔的红军指挥员激动地对参战的赤卫队员说:“赤卫队太了不起,如果没有熟悉地形的赤卫队参战带路,我们损失会更大一些,胜利来的不会这么快!”

考塘战斗后,牺牲的红军烈士由考塘共产党员、农会会员、赤卫队队员陈兴照、陈桂福、陈作明、陈秋喜、陈根瑞、陈炳江、陈湘旺、陈添铭、陈天机、陈恭照、陈云川等三十多人安排安葬于佛仔隔。佛仔隔是个圣洁的风景秀丽的河中小岛,小岛本是松树坝圩,建有振奎书院和一座年代久远的妈祖庙,这里是从不安葬任何人的地方,却让这批红军烈士在这里安眠了四十多年。1974年农业学大寨运动,佛仔隔移河造田,这批红军遗骨分别装罐(金斗)筑墓于公王后。此事由时任考塘大队党支部书记陈金旺指定陈国生经办,向县民政局申请到三百元,由陈金顺等人施工做烈士墓。红军考塘战斗烈士墓位于考塘公王后,1987年版的《龙岩市志》第722页记载“坐东朝西,占地70平方米,水泥结构,碑高1.2米,宽0.4米,刻‘革命烈士之墓’。”1994年扩建319国道,烈士墓被拆,考塘村民仍然小心保护每罐遗骨。2009年陈国生、陈仰全、陈仰河奔走募捐,重新修好烈士墓,立于319国道边,使牺牲的红军得以安息。2014年,新罗区将烈士遗骸移入新罗区革命烈士陵园。

1650511147923086.png

考塘战斗牺牲红军烈士墓

光阴荏苒,岁月悠悠,老区人民不忘光荣历史,红军战士长眠八十多年来,无论是在佛仔隔草地简约的土墓,还是公王后混凝土烈士墓,这批为民主和自由而捐躯的烈士,不知何方藉贯,不知何种姓氏,考塘村民始终按自己的乡俗,年年焚香祭拜,告慰亡灵,表示悼念。考塘小学以烈士墓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师生们每年清明节都到墓前献花默哀。烈士遗骸移入烈士陵园后,新罗区组织全区党员干部前往凭悼。

中央红军东征漳州,是巩固闽西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的一次有深远意义的军事行动。闽西苏区是红军东征漳州的重要依托,闽西军民借助于东路军节节胜利的声威,趁势向敌人反击,收复了大片苏区,到1932年下半年,闽西苏区的版图达9个县1个直属市;闽西地方红军也获得了空前的扩大。红军考塘大捷、东征漳州为中央苏区反“围剿”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光耀史册。

(作者单位:符维健,新罗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符俐华,长汀县档案馆)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