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地名文化
龙岩,那遥远的文人雅士
2022-04-0115:04:47来源:《遇见新罗--龙岩城的前世今生》作者:邱德昌

历史离我们很遥远吗?如果在大街小巷穿行,你在红尘中步履匆匆,或许,你来不及驻足,打开封尘的城市记忆;或许,视线所限,张不开想象的翅膀,飞翔到历史的天空……

但如果您登临高山,就能俯视大地、远望天际,就能透视滚滚红尘,就会感受到天地之间人的缈小,进而会感叹岁月无情、物欲空空。只有那些极少数的人,比如好官、善人,还有才子佳人的风花雪月,他们虽在历史星空中一闪而过,但名字却永不磨灭。

是的,生活在龙岩这座城市,我特别爱登山临水——临水可察时光之消逝,登山则可思接云天,聆听远古风声,与先贤心领神会。

所以每次登山临水,总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在心中叩问:这一座山,哪一位先贤登临过、吟唱过?这一汪水,何位先哲涉足过、感叹过?同一个空间里,曾经遭遇过怎样的故事?

登高山,是龙岩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留有文人诗歌之所。至今仍可看见的登高潭,是宋元祐年间龙岩县和睦里(今漳平新桥)人陈俌在此隐居建的钓鱼台。志书说他以文章辞赋称誉于世,当时与同乡刘棠以辞赋闻名,时人称之“刘棠陈俌,漳南赋虎”。两人都与登高山结下不解之缘。刘棠在登高山中建了读书馆,与钓鱼台相距不远。据说两人是师生关系,陈俌是刘棠的老师。宋元祐六年(1091 年),刘棠考取进士,官至任朝请郎(文职官),虽说是财税和监察官,居七品,但政绩不错。更为重要的是,他工于辞赋,文笔雄奇。他写的《舜不穷其民论》《劝农孔孟二策》两篇文章卓尔不群,成为当时官场科举考试的范文,受到欧阳修、苏轼和朱熹的称赞。苏轼称刘棠为“刘穷”。要知道,北宋著名词人贺铸在《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一词中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之佳句,乃千古绝唱,贺铸也因此被人们称为“贺梅子”。北京著名词人张先因写词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此三句成就了他的词坛地位,故人称“张三影”。刘棠以文《舜不穷其民论》出名,一个“穷”字,得了“刘穷”这个名号,实属不易。

陈俌自刘棠考取功名后,就隐居在山,写诗、钓鱼,自得其乐。刘棠在京城(今开封)任东宫教授时,曾极力推崇其师的才华。皇帝恩准,遣使臣命陈俌入京,并赐御赠之物柑桔。陈俌的妻子也是个高人,唯恐陈俌宦海风波,易遭不测,不如当隐士自由自在,即以柑桔托讽:“此物剥其皮,抽其筋,食其肉,呸(吐)其籽,故不得善终。且柑桔生于南国,受命不迁,不应召为妙也。”正犹豫不决的陈俌,经妻一说,豁然感悟,断了赴京为官之念;并连夜撰写一联“有出头暂且退居人后,能立足不妨混乎众中”,贴在村中戏台两边,令官差取回交差,从此隐逸山林溪涧,钓鱼赋诗至终老。登高山中留有陈俌的《归隐诗》一首。诗云:

大不手持卿相印,小无人拥使君待。

门前溪水绿如染,好把一竿钓秋鲈。

宋代还有一位诗人叫程垣,字务实,生平不详,龙岩人,称江湖派诗人。江湖派诗人大都仕途失意,流落江湖,游山玩水,发行诗集《江湖后集》,此诗集后收在清代的《四库全书》中。他的诗,有少清新之作。如《古乐府》:“长安花似锦,不堪制郎衣。拾得并州剪,剪花花忽飞。清溪彩鸳鸯,野性不可驯。君心空爱渠,渠无爱君心。莫嫌秋后扇,明年还六月。清凉暂离别,思情难断绝。”诗以妇人之口,婉劝丈夫不要迷花恋柳、喜新厌旧,而忘了旧日夫妻恩爱,表现了“糟糠之妻不可忘”的主题。他的《杂兴》三首、《探顾》二首,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程垣还有古风《樵家》《樵叟》《樵子》《樵风》等诗,这些诗以民本悲悯情怀,较真实地描写了现实生活,清新质朴,耐人寻味。

明代,龙岩县的文学创作掀起了一个小高潮。这个高潮的“引擎”,是西湖岩山下西山人王源。他既是打破龙岩 158 年无进士的破天荒的官场开拓者,也是吹响龙岩文学集结的第一位号手。官方《明史》中把他列为“优秀公务员”,潮州民间把他与韩愈并称为潮州“最美官员”。其实,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也是可圈可点的。《福建通志》中载,他留下著作有《韦庵集》《书传补遗》《家礼易览》《异端辩》等,最出名的是他为龙岩洞写的《龙岩记》和写“龙岩八景”的几首诗。《龙岩记》是龙岩城市游记的“创世纪篇”,亦是龙岩洞景区的第一篇广告语和导游词。

明宣德年间,龙岩出了位举人叫蒋辅,字廷佐,官至广安州(四川广安市)学正与金溪(今江西金溪县)训导、藁城(今石家庄)与吉水(江西吉安)的教谕、宁国府(今天安徽宣城)教授等职。蒋辅精通儒学,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好观书,至老不懈”,是一位学到老的好书生,著有《泉岩文集》《南桥集》。

陈真晟,明天顺至成化年间人,原籍镇海卫(今龙海市东南镇海),后迁居龙岩定居和生活、工作,可以说是龙岩人。陈真晟是明代程朱理学的传人和名儒,曾数次向朝廷献策自荐,但都没有成功,于是他一生以讲学为生,致力于推广程朱理学。石应岳的曾祖父石坤从龙海调入龙岩任百户长,为武官;石应岳的祖父石正,虽然承袭武官,但却重视文化,拜陈真晟为师,学习理学。石应岳担任礼部给事中(礼部人事监察官)一职时,就倡导龙岩给陈真晟立祠。此后,历代龙岩人民很感念陈真晟在文化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在原梅亭山(中山公园)给他立了祠。陈真晟著有《剩夫集》四卷。

明成化年进士苏鏸,龙岩西宫巷人,也许是他父亲苏德常办书院积的德,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 年)高中进士,官仅亚中大夫,是个从三品官,但他诗歌文章写得好,著有《浴心遗稿》,史志称他“诗文雄雅”。他给“龙岩八景”之一的九侯山写了一首诗,很有影响。诗云:

仿佛高庐架彩霓,送青排闼野云迷。

山分九贵诸峰列,势接中天万壑低。

风月楼台春雾座,烟霞帐慢白云梯。

夜深每有群仙会,引风笙萧角亢西。

刻在龙岩洞内的一首《无题诗》,疑似苏鏸所作。其诗云:

岩似琴堂龙似真,化工造在半漳汀。

异端又辟归吾道,买得梁公奏毁名。

苏鏸在龙岩西宫巷开了个好头,西宫巷从此文人迭出。到了明万历二年(1574 年),出了位进士叫蔡梦说,后来从事纪检监察工作,是个公正廉明的清官,敢于弹劾权贵、平定冤案。退休返乡时,百姓前来送行,广东本地人拉住他的船缆,不让他走。他有记日记的习惯,从从政到去世,五六十年来没有撂下。日记取名《日省录》,表达了他每日自省的决心。日记记录了他每次办案及公事活动,现已成为我国纪检监察界的一笔珍贵遗产。当然,也是一篇篇日记体的好散文。

1648798550801626.png

石埕巷风清气正,尽出廉官,其文风也炽盛。明隆庆年间(1567~1572 年)出了个进士,叫石应岳,官至户部侍郎,死后追赠户部尚书。其当官威名与海瑞齐名,都是“黑包公”,清廉无私。石应岳文章写得很有色彩,是华彩乐章,曾进谏《敦节俭酌经费疏》,劝诫万历皇帝朱翊钧不要挥霍无度。之后,又上书《端好尚停取用疏》,制止万历皇帝诏令户部违规为后宫出账。不久,再上《节取用以苏民困疏》一书,制止万历皇帝宫廷额外透支。如此一而再,再而三,仍不见皇上为之所动,便再写一篇《慎交修以答天意疏》上书。这篇文章巧妙利用当时天上突然出现彗星和日蚀这一天象奇观,再次向万历皇帝恳切陈词,并说“天象变异,皆所以警诫主也,如不知警悟,改弦易辙,即势必天怒人怨,惹出大祸”。这一次,终于让迷信的万历皇帝接受了劝谏(或许是有感于石应岳的执着吧)。石应岳一生没有积蓄,只有著作《石司徒奏议》《石司徒文集》各二卷刊行于世。其子石惟馨赠户部尚书;其孙石蕴璞推荐上了太学(朝廷办的最高学府)就读,后来也赠尚书。石氏所传的“石氏柱国第,一门三尚书”即源于此。而且,“父以子贵”,石应岳父亲石珍原是守备,是个五品官,因石应岳的功绩而赠昭勇将军,是正三品官;石应岳的祖父石正,原是龙岩百户所的百户长,也赠昭勇将军。

还是西宫巷,到了明朝末年,出了个王命璇。其官至刑部侍郎,代理刑部尚书一职,主要政迹在广东。他巡抚广东五年多,先后在广州城、新会、惠州等地建文昌塔,提倡文风,自己也精于文史;还加强海防建设,巩固澳门海防,及时挫败了葡萄牙人企图夺取澳门的的阴谋。王命璇著有《王虞石史论》《静观寓诗集》等。

明万历年间,龙岩人连瓒,是贡生出身,任广东兴宁县训导、代理县令。连瓒能诗,有一首诗写的是龙岩的清高山:“山色留人似去年,小祠阒寂军轻烟。红尘不到偏宜鹤,翠壁如腾欲接天。日耀龙津移午案,风过虎岭入新弦。寰中未解清高事,试说清高不用钱。”还有一首,写江山文天祥遗迹的《丞相岩》,影响较大:“峭壁悬题只旧阿,萧萧枫树孰堪过。黄冠不作归来客,宝剑犹闻夜雨磨。”

明天启年间的王命玑,做过通判,后辞官返乡,以读书咏诗,自得其乐。清乾隆三年(1738 年)版的《龙岩州志》夸他“健户读书,咏梅诗自适”,把他列《文苑》一栏,说明他的诗才不错,惜无作品存世。同一时代的龙岩人连金,字士砺,以贡生身份出仕,当上了思恩府(今广西平果县)的同知,政绩、诗文都不错,著有《小草集》。

到了清代,龙岩的书院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催生”了不少文人。龙岩出举人、秀才人数也多。曾有人统计,按中秀才的人数比例,在福建全省排名第四,仅次于莆田、福州和泉州。吴琏,字冰崖,举人出身,当过衡山知县,返乡后,经常在家乡传授文章写作之法,家里常常挤满了读书人,来他家求教的人要在窗外列队等候。清乾隆三年(1738年)版的《龙岩州志》夸他“工诗、古文辞,善楷法”。看来,他还是位书法家。杨道俊,字彦林,龙岩州的老秀才,人很老实,为人很有礼节,生平喜读书,但运气不好,老是中不了举,文章写得不错,著有《四书醒解》《纲鉴辑略》《愚斋内外集》等。连洋,字澄伯,龙岩人,善丝桐,工书法,每每酒酣,发为诗章,挥毫落纸,观者叹为二绝,著有《冰瓯草》。

龙岩红坊人饶用,字起行,号航村,清乾隆四十年(1775 年)进士,先后出任浙江淳安令、思安知县和上林知县。他以民为本,体恤民情,务实而不求虚名。淳安县原有一座倒塌在水中、百姓往来甚感不便的清溪桥。饶用上任后,不顾地理先生“桥成多不利于官”的劝阻,说“朝廷设官,原以为民,民利乃官利也”,不久便修了此桥。事有巧合,桥成之时,适因遣犯逃脱的事故,被贬任广西思恩县知县。淳安的百姓感念其功绩,在水月庵立其名,以志不忘。在地处僻隅、文风未启的思恩县,他重视教育,“每月必进生童,课以诗书,引绳切墨,俾其动合规矩而己”。在上林县,他仍依此施政,晚年返岩,在新罗主持讲学达 10 多年之久,著有《计过轩诗文瑶集》等。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 年)举人魏廷鉴,字照深,号衡堂,学有渊源,尤精诗歌。担任肥乡(今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知县,倡导教育,以培养造就人才为己任。后因一些过失,被发配到边疆驻防兵营受罚。因为他有诗才,得到戍所领导刘凤诰的喜爱。刘凤诰(1761—1830),是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殿试一甲第三名(探花),被乾隆皇帝称为“江西大器”。刘凤诰识才,不管朝廷的死规矩,与魏廷鉴晨夕唱和、咏诗作对。不久,魏廷鉴释放返乡,遂闭门谢客,专职做他的私塾教师,授课育人,平时吟咏自娱,诗才闻名一方,诗的格律步追杜甫,著有诗集《衡堂小草》。

傅育徳,字泳初,号果亭,年少时特别聪颖,十岁就能写一手好文章。他是个书痴,虽然家贫,但处之泰然,购书千余卷。他始然与官场无缘,只能终身从事教育,授徒讲学四十年,培养了许多有成就的后学。他的诗,自由洒脱,不拘格调,著有《果亭诗集》六卷。

乾隆年间恩贡詹苞,字风九,龙岩白沙人,擅长诗赋,晚年在家授徒,咏诗自乐,著有《筠门文集》《筠门诗稿》《筠门赋稿》等刊行于世。其咏景诗,著名的有《新罗第一泉》:

井出新罗县,名标第一泉。

滔滔流不竭,济济汲无边。

夕浸龙津月,朝笼马岭烟。

洑来知几里,达处宛成川。

中有栏杆隔,外还雉堞连。

辘轳辞百尺,碑碣表千年。

市阗何坊近,人家且喜便。

更能通泮水,环绕圣官前。

而他写的《丞相岩赋》,文笔雄健,激情奔涌,读后令人荡气回肠:

地辟灵岩,人钟正气。人偶地过,地因人贵。百代仰瞻,千秋歔欷。惟岩城之北,湖邨之中有岩焉,前不知其何名也。洎有宋末造,世运屯塞。文山公身居宰辅,志复社稷。拥金戈以遥临,驻宝马而还勒。过斯岩兮,于焉憩息。时则忠诚炳日,浩气参天。题诗石上,刊字岩巅。笔动而光摇山岳,韵成而响振林泉。后之人慕丞相之忠也,而斯岩遂取以名焉。

斯岩也,业经名贤,居然圣地。非华盖之嵌空,匪莲花之明媚。殊石钟之玲珑,异狮子之赑屃。千寻窈窕,夕雾吐而朝霞吞;百尺 岈,冬雪凝而春云渍。藤萝垂阴,昼景迟兮;冈峦复障,晴光閟兮;莓苔石磴,苍鼠戏兮;踯躅烟窠,黄狸睡兮。丞相之去,虽不可以久留兮;丞相之来,尚依稀而可记兮。然而丞相不因岩而名显,岩实因丞相而名垂。所以文人志土之眺斯岩也,石壁嶙峋,树木森列,如见丞相之军容整也;风涛松响,瀑泉篁奔,疑闻丞相之铁骑驰也;丹霞送曙,红叶迎霜。欲认承相之战血殷也;岩花着雨,涧草凝露,犹忆丞相之泣涕洏也;鹧鸪啼烟,子规叫月,辄思丞相之吹铙也;半岭残阳,千峰晚翠,正想丞相之题诗也。

呜呼!忠义之气,百折不泯。纲常之任,累刧犹悬。如丞相者,名既标于青史,诗载纪乎瑶编,而斯岩之藉以常新,固其宜也。夫何岁月代谢,陵谷变迁;云封雾鏁,路绝径填。迄今虎啸猿啼,徒供游人之凭吊;樵歌牧唱,罕闻过客之蹁跹。溯丞相之流风,结遥情于青灯黄卷;访斯岩之遗迹,寄深恨于榛莽寒烟。乃为歌曰:“伟矣丞相,卓然良弼。手抉河山,节凌霜日。簇鸟道之旌旗,驻龙网之嵂崒。奠国家于再造,越险阻而奚恤。”又歌日:“维斯岩分,忠魂之依。览斯岩兮,义气斯勃。胡今人之不怀古人今,听芳踪之芜没不见。夫拂斯岩者,岭上清风;照斯岩者,峰间明月。

1648799182175534.png乾隆末年的蒋翎,字凤举,号丹峰,少时博览群书,文思奔涌,笔力雄健。嘉庆元年(1796 年)经殿试,担任刑部主事一职,奉公守法,有政绩,升为刑部员外郎,执法不阿、审查案子细致入微,精益求精,不久,挂名担任过御史一职,但因身体不好,辞职归乡。返乡时,身无分文,行李中只有几卷书。返乡后,以讲学为主,发挥余热,著有《仪礼辑要》《经义质疑》《近取录》《叙雪堂缀闻》等。

乾隆五十三年(1788 年)举人郭斌,字绚章,号木轩,博通经籍,官场不得入,便在西山麓开馆教书,史载他“所诣益深,诸子百家,诗古文词,靡不研究。而宋儒语录,汉唐注疏,功尤深邃,每析一解,剖一义,本本源源,务明其端委而后已”。其为人沉静寡欲、不苟言笑,著有《读四书偶笔》《春秋条员》(均刊行),还著有《读经偶笔》《杂著偶存》以及一些诗稿。 

魏茂林,字宾门,号笛生,龙岩人。清嘉庆十四年(1809 年)进士。任保定知府等地方官,后以病申请退休,侨居江苏泰州,闭门著书立说。魏茂林博览群书,对文字、音韵、训诂之学有精湛研究,成为与《说文解字注》作者段玉裁、声韵学家苗夔等齐名的学者。生平著述甚丰,有《骈雅训纂》《同馆诗赋解题》《覃雅广腋》《天部类腋》《天部二十九闻》等,其中以《骈

雅训纂》《同馆诗赋解题》最有名气。上海《汉语大辞典》编委会还把《骈雅训纂》列为编写我国最大型的辞典《汉语大辞典》的综合参考书之一。《同馆诗赋解题》共八卷,汇辑明清历次科举考试的作文考题,并对这些考题予以审题、解析,成为士子参加八股考试的敲门砖,风行一时,几乎人手一册,被时人誉为考试秘诀,犹如金庸先生笔下武林人士人人向往的“武功密诀”。

乾隆五十一年(1786 年)举人谢仪一,字肃君,号眉州,博极群书,工书法及古文词,任河南灵宝知县。清操自励,不染一尘。仙游县教,多土景仰。卒于官,积书数箧而已,著有《餐菊山房》。

其后有适中人谢建,字杰人,号斗斋,适中才子,清岁贡生,家故贫,以风节自励,好为诗文,不拘形式。有《斗斋诗集)二十卷。其诗《丞相垒》很有名气:

我慕文信公,耿光垂北斗。

南渡率师来,尝驻吾山后。

惜哉不同时,谁其饷食酒。

山川无古今,常如见马首。

苍天何悠悠,石碑与人口。

风檐展遗书,慨然多抱负。

朝夕兹山旁,公暂吾已久。

公有当世忧,于惟安畎亩。

不遇太平时,焉知嗟阳九。

神乎其若来,无羔还祭韭。

公名宇宙间,兹山犹死守。

周道空逶迤,古人今何有?

吁嗟丈夫身,千年宜不朽。

乾隆年间的陈洲,字瀛山,号若河,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 年)中举。史载他性聪敏,读书别有会心,对古人文章能融会贯通。写的文章,文以主题为要,不拘形式,有生机而境界高远。他还兼工诗词,可惜未及壮年即去世,是位英年早逝的才子,著有《海屿集》。

适中还有个神童诗人,虽只活了 16 岁,诗名却很大。他叫林泰(1792—1807),宇希尹,有“神童”之称,七八岁便能作诗填词,工于七律。13 岁那年游览半天岩及文天祥驻师适中的故垒,有感于怀,写了《题国公桥》和《游半天岩》,诗名鹊起。此外,还著有《落花诗》七律十六首,写得缠绵悱恻,以抒发情怀、感叹身世为主旨,笔法老道,含蓄隽永。其诗《题国公桥》云:

当年丞相过桥东,战马啸啸满路风。

万古人间留壮烈,百年溪水泣英雄。

仿心荒径碑犹在,权目寒山事已空。

往事不堪回首望,冷烟衰草夕阳红。

林泰的《游半天岩》诗,写得也很有意境:

巉岩遥接岭西东,石径盘迤向碧空。

黛色远浮飞鸟外,钟声时出乱云中。

天寒泉作千山雨,昼尽松鸣万壑风。

欲写胜游无杰向,寻幽直到タ阳红。

他写的《落花诗》,闻名八方,他也因此被文人士大夫誉为“花神”。诗全文如下:

无情花落在须臾,厌听空雁唱晓乌。

残妆乱鬓怜妃子,别墅高楼坠绿珠。

前度花开景最佳,今朝花落遍天涯。

容衰香散牵牵恨,绿暗红稀处处偕。

终日飘零浮水面,几回散浸入虾须。

愁杀青旗红板路,春除多半满平芜。

看到湖州人已嫁,何时虎阜骨长埋。

繁华一变都消尽,惆怅谁怜遣此怀。

读这首诗,令人想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曹雪芹《红楼梦》中的《葬花词》,那一声叹息,是对人生无常、生命易逝的无限惆怅!

到了晚清,龙岩适中出了个才子谢若潮,他是光绪三年(1877 年)进士,授林院庶吉士。曾任江西安远、永宁、泰和知县,后升知府。性好吟咏,常与诸名士唱和:有《快图钱别图题咏》《秋闱联咏》等作。他在适中建了座太史第,屋内留有他亲撰的多副楹联。其亲家刘雯山亦好咏,亲家之间彼此互通音讯,均以诗词代替,相互以原韵和诗叠至四十九律,因名《刘谢叠和集》,一时传为佳话。

同是适中人,谢联桂也是个才子,是咸丰年间的举人,为文清新隽丽,诗尤秀丽。

清同治九年(1870 年)举人章景襄,字滨鲁,文名藉甚。其为人执着而有个性,曾为朋友打抱不平:县里有一位官员扣压他一位朋友的马,这位朋友是个书生,面对官吏,忍气吞声,章景襄为他出头,向上告状,将位官员拉下了马,他的侠义之声名震一时。潮州知府总兵方曜慕其文才,请他到潮州府上任教。他先后在广东惠州、普宁、揭阳等县书院中担任主讲,著有《崑岗课士草》刊行于世。

光绪年间拔贡章斐文,号质轩,曾在光泽县任职,工诗。多有佳句,如“滩急琴鸣声带湿,江空月泻影添惊”“客里梦魂惊断雁,公余心事问闲鸥”“近水耳倾春涨落,看山身逐夕阳移”“滩高水落双篙浅,木秃山空塔尊”等,皆生动,别有意趣。其诗《拱北楼即景》云:

雨余山色自青葱,晓日初升影带红。

十里长亭天半起,一肩行李入云中。

清同治年间的苏开泰,字启初,颇有文名,惜屡试不第,遂学医。有句自嘲:“五荐不售空赴举,十分无奈始行医。”著有《履安堂稿》。

清末有诗人邱锷,号剑溪,著有《楚南邮寄闽岩律诗》10 首流传。其中有“肯借文章邀月旦,欲凭诗赋振风骚”“依人计拙心偏悔,作客愁多梦不圆”“今朝江上重停舫,寥落星辰动客愁”“层岩夜半西风起,怕听松涛涌暮秋”“一春花柳暗消磨,大好韶光雨里过。远望寒山凝列岫,翻惊平地欲生波。征夫逆旅其弹铗,壮士中原尚枕戈。饥僅相因兵未靖,彼苍毕竟意如何”“憔悴山林甘蠖屈,此从能得几人知”等诗句,游子乡愁,曲尽其骨,跃然纸上,刻骨铭心。

同一时代,龙岩大池人吴鸿恩(春海),是同治元年(1862 年)进士。传说他殿试第一,但御前读卷,误将“皋陶”写成“陶皋”,降为第 10,国人闻之可惜。曾在四川铜梁任职,后任翰林院编修一职。其生卒年不详,其父吴赞西,往四川铜梁县开烟铺,因此,他客居于川。吴春海在山西任知府、巡道等职近二十年。有年回岩祭祖,返山西时作一诗留别,流传很广:

新罗人物盛当年,衣钵如今未失传。

台阁文章垂宇宙,画图形势揽山川。

樽开虚室乡贤聚,药莳闲庭国老延。

难得少陵相对饮,尽欢多谢有情天。

到了近现代,西学东渐,龙岩迎来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的交集,涌现了大批文学艺术精英。

被称作编纂大家的郑丰稔,是龙门赤水人,是位拔贡,科举废除后入闽师范学堂读书,博览群收。一生从政之余,致力于教育和地方文献的编撰工作,先后应泰宁、崇安、华安、龙岩、漳平、长泰、云霄、南靖等八县地方志部门之聘,担任总纂工作,历时十余年,编成志书八大部,有《八邑志书序例》刊行于世。欧阳飞云先生在评价此书时指出:“我国修纂地方志享盛名的,民国以来,除了梁启超、蔡了民、陈石遗和瞿兑之等人外,当数郑丰稔先生了。”郑丰稔博览史书,有丰富的史学知识,工于叙事,论断精辟。除地方志书外,其他著述亦甚多,涉及面广,曾选辑出版《炙背录》等诗文集。1952 年,受聘为福建省文史馆馆员;1953 年因病去世。

清末廪生魏梦云(1866—1926),字岳秋,早年丧父,事母至孝,以教为业,文名噪一时。1912 年,魏梦云任龙岩州中学堂校长。1916 年,龙岩州中学堂收归省立,更名省立第九中学(龙岩一中前身),魏梦云仍任校长,是民初龙岩著名的教育家。他操守谨严,对赌博尤为痛恨,曾撰写《岩州赌害情形》《禁赌善后策》等;后因儿子沉于赌场而自感家门无望,在龙津河自杀,年 60 岁。魏梦云存世词曲有《渔歌子》《闺词》等。

晚清的苏逸云,字寿乔,号卧云居士,清光绪四年(1878 年)生于龙岩商人之家,考上了龙岩州秀才。他精于文史,在省城全闽师范学堂深造。任光泽县知事三年期间,他将县署的收支账目,逐月逐项公布在大堂之外,侧附一联“一肩行李而来,两袖清风而去”,让百姓监督。因此,当地百姓多称颂其清廉。1918 年,苏逸云回到家乡,任省立第九中学教员。1926 年,校长魏梦云去世,苏逸云继任校长。他同全校教师员工一起,兢兢业业培育学生,使学校声誉不断提高。1949 年 4 月以后,他先后寓居于九龙、槟城、新加坡等地,至 1957 年逝世。苏逸云生前曾参加《龙岩县志》《厦门市志》的修纂工作,著述有《读左臆说》《卧云楼笔记》《卧云楼馀渖》《东山物景略》等。

如今,在东宝山晴云寺,苏逸云修建的书房卧云楼孤立于群山之中,每日斜对夕阳,寂寞无语。

“五四运动”风暴袭卷闽西。20 世纪 20 年代,随着邓子恢、陈明、章独奇等人在东肖办“奇山书社”,出版进步刊物《岩声》,龙岩的新文学吹起了惊天鼓角,一个崭新的红色文学风暴到来了。

“新罗人物盛当年,衣钵如今未失传。”这句诗,是龙岩千年古邑诗才奔涌不息、俊才辈出的真实写照。正是有这么多的文人雅士,龙岩的山水才如此亲切;因为他们,龙岩的山水才如此诗意。

今天,我们登山临水,我们走街串户,当我们停下来,俯下身子,这块土地,总让我们想起那些遥远历史风云里的文人雅士。诗与远方交集的地方,就是与先贤心领神会的时候。只有此时,我才能够理解“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作者系中共龙岩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