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地名文化
龙岩城的今生 ——龙岩城的园林表情
2022-03-2816:50:30来源:《遇见新罗--龙岩城的前世今生》作者:邱德昌

1648458314369099.png


奇迈层峰表,晴岚尽日笼。

阴崖浮薄翠,阳石映轻红。

鸟度屏风里,人行图画中。

深潜有文彩,五色耀长虹。

这是明代长乐名诗人、吏部主事陈艮给龙岩写的一首诗,夸龙岩山水如画、人文毓秀。的确,漫步龙岩城,就像鸟儿在美如屏风似的山水间那般悠闲自在。

家在画中居,人在画中行。龙岩城,一幅多么美丽的浓墨重彩画!

1648609762235991.png

一幅画里,山当取峻秀伟岸之势。龙岩是一座山城,城内有山,环岩皆山。旧城内过去有三山,现在城市扩大了几十倍。城内之山,南有登高山、莲花山、乌石山、天马山四山相连,往南接奇迈山;北有虎岭山、蜈蚣山、拜龙山、东宫山、青山直上北寨山而抵芙蓉峰,与九侯山并接龙岩祖山黄连盂;东有东宝山、翠屏山、凉伞峰(此三座山在古代称“三台”),往东称朗车岭;西有西湖山、龙门岭上接杨梅岽、紫金山而接采眉岭,形成城内有山、城外有山格局。旧龙岩称“龙岩八景”中,在龙岩城的东南西北均有高山环抱:北有九侯山“九侯叠嶂”,南有奇迈山“奇迈岚光”,西有紫金山“紫金晴雪”,东有东宝山“东宝春云”。城外四个方位,自有四季景致;城内诸峰林立,四时风光,别有风情。

龙岩城外之山多巍峨雄奇,而城内之山多温润秀丽。因而,城内之山多建公园,如中山公园、登高山公园、天马山公园、大锦山公园。

1648605124(1).png中山公园,即古龙岩城的梅亭山,是一代枭雄陈国辉于 1927 年兴建的。现依旧保存一些亭台、曲径,西侧七层擎天塔依旧。原先山下有可容纳万余人的体育运动场,现建成现代化园林,以水榭和草坪为主。梅亭山上树木花草郁郁葱葱,三座造型各异的亭阁古香古色。山边雕筑假山(俗称“猴洞”),系龙岩城西宫巷人刘绍明设计建设。假山前有水池,池顶雕龙喷水,池中虹桥横架。园中绿草成茵、曲径通幽。作为民国时期建设的公园,中山公园仍保留一些民国气质。

当然,最古老的公园则是登高山公园。它就在龙津河边,是古龙岩八景之一,称“登高独秀”,是龙岩城内的一个最1648610042775193.png先开发的公园。宋代著名诗人、才子陈俌在此隐居建了钓鱼台;陈俌弟子、宋元祐年间进士刘裳在此建书屋,这算是开始建公园了。明代,龙岩溪南有位有名望的老先生丘琮,在登高山麓修建了登高书院,建有屋舍、亭台、楼阁、水榭,种植各式植被;山间小径又建有亭,名叫“小憩”。后来,太学生(在京城国子监就读)丘珙在登高山东面建一座书院,屋前建有“同予”池,屋后建有“鱼我亭”,水色山光,风景秀丽。到清代,“凭高散烦襟,遐眺豁幽赏”,登高山渐渐成为官员文人休闲解忧、诗会雅兴之所。民国至今,开辟为公园。现在的登高山公园,规模扩大至后山,称南区,新建了茶楼、望亭和景观亭等,占地面积 25.35 公顷,并通过栈道与莲花山、乌石山、天马山连接起来,其间遍布楼台亭阁、水榭鱼池,种植名贵树种及各类花卉,宁静清幽,令人置身森林梦境。

莲花山公园在登高山西南方,仅一米马路之隔,但面积将近是登高山公园的 5 倍,被人们亲切也称为“龙岩城的活肺”。它占地 115.07 公顷,种有杉、松、柏、栎、樟、枫、柯、楠、檫、榕和珍稀植物桫椤等近百种植物。

1648610163443895.png

莲花山公园建有佛教莲山寺、莲花寺、净慈寺及民间信仰陈真庵。2000年前夕,在公园海拔 400 米的主峰天马山顶兴建世纪钟楼。世纪钟楼主体高32.47 米,共七层,楼身正八角形,顶部三层为不上人挑檐,铺设古铜色琉璃瓦。钟楼内墙、圆柱及天棚等采用天然真石漆,外墙为白色花岗岩板材装饰。“钟楼”传播半径方圆可达 3 千米,钟体高度 3 米,最大直径 2.15 米,重量3.7 吨,悬挂于世纪钟楼第四层。世纪钟楼,成为龙岩城的一个地标性建筑:在龙岩城区,无论哪个角度,您只要仰视,就能见到伟岸的钟楼——它是龙岩城市的守望者,与历史、与时空对话,见证着龙岩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莲花山公园天马山中,修建了福建省第一个环山栈道桥,于 2011 年 5 月建成开放。环山游览步道采用栈道桥形式,采取环山闭合,并全程均在等高线上(海拔 442 米)。这是国内首创的封闭式环山等高线栈道,为此,该项目获得全国人居环境奖。栈道桥全长 3782 米,全宽 3.5 米,净宽 3 米,共设329 个桥墩,每隔 600 米处设一观景平台。如果将它称作桥的话,则是全国最长的桥了。栈道桥边共设有半山亭、莲心亭、圆通亭、芳菲亭、致远亭、霞飞亭、暖翠

亭、仰止阁等,均有诗意的楹联和精美的书法镶嵌其中,使山间增添了文雅书香。

环山游览步道的建成,为市民开辟了一个休闲、健身、科普的好去处,更可以360 度全景欣赏龙岩全城,自然成为外地游客打卡景点。人们在此山的栈道桥上绕山腰健步,让笔者想起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门前不停绕寺转圈子的信徒们;但不一样的是,人们心中已将自己当成佛——佛在心中,人人皆佛,敬畏生命,热爱生命,享受运动之趣、运动之益、运动之美。

与莲花山公园遥遥相望,在龙岩城的西南方,是一座更大的公园,叫锦山公园。公园面积达 1308 公顷,是莲花山公园面积的 11 倍多。公园将龙岩城西部的黄邦山、大锦山、西湖岩山三座山囊括进来,南北长约 8 千米,东西宽约 2 千米。环山柏油路达 8.68 千米,是自行车骑行的最佳选择。所以,来这里休闲的,多是“自行车一族”。环山路在不同的观城佳处,均建有观景亭台。亭台楼阁均依山而建,建筑形态多变、姿态万千,均有唐代风格,古色古香,端庄轩宇。周边则广布原始阔叶林、次生林,通道隐藏在山高林密之中,幽幽深深,曲尽其态。观景台上则视线开阔,可一览全城,尽享天际来风,一展君临天下之胸襟。

一幅画,观水则取其妩媚柔情。古人说:“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有山必有水,水是山之灵;缺少水,山则不灵。龙岩城的水,西出小池采眉岭,自龙门而下,称龙川,西南有红坊、小溪(合称“丰溪”)汇入于登高山脚,从东肖、曹溪而来之水经新陂、溪南挺秀塔汇入龙川之水称小溪,西北则为发自小池的龙门溪,城内主要这三条水系。过去水运发达,龙津河在城内即可航运至铁山津头渡口。那时候的龙津河,白日里,码头货物,舟楫往来,帆影绰约;夜晚则渔舟晚唱,弦歌塔影,诗酒唱和。明代诗人林一崃曾咏赞龙津河清晨之美景:“拟向云山汗漫游,晴川隐隐喷龙湫。浣纱昨日谁家女?匹练江皋夜未收。”

古时城内主河道上有西兴桥、保泰桥、碧潭桥、龙川桥、龙津桥、龙麟桥、迎龙桥、东兴桥、见龙桥等,可谓河如长龙、桥如卧虹。现在的龙津河,自城东至城北,筑起水坝,抬高水位,使山、水、桥更加相融洽。今天,政府大兴水利、疏通河道,建设现代化时尚桥梁,并在沿河修好了塑胶绿道慢道,供人民沿河散步。仅 2019 年一年,龙岩中心城区就新增绿道 135 千米,极大地方便了市民沿河步行漫步观景。

随着城市园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龙岩又修建起了石锣石鼓公园、东山湿地公园和龙津湖公园。石锣石鼓公园位于曹溪,龙岩最繁华的商业板块边上,建于 2011 年,总面积共 10.3 公顷,是城区建的第一个湿地公园,原来这里是龙岩著名景点“石锣石鼓”。《龙岩县志》记载,此河道中的天然奇石称“石锣”与“石鼓”。石锣的直径为 8 米、高 5.6 米,石鼓的直径为 7.8 米、高 6米,两者相距 11 米。相传 600 多年前的明朝初年,有一位活神仙叫陈真(龙岩县陈陂村人),少时家贫,寄居东肖社张西陵家。有一天,陈真放牧群牛,路过石锣鼓丰溪畔时,众水牛见水齐奔下河,欲饮溪水。陈真便施法术,用小石子击中石锣和石鼓,石锣和石鼓即时发出震耳欲聋的锣鼓声,群牛闻声受惊急奔回石鼓路,被陈真赶上莲花山峦放牧。经陈真点石成仙后,每当农历初一、十五天将亮时,石锣与石鼓会咚咚作响,音量由小至大,以至锣声、鼓声震天动地。

1648610259428644.png

石锣石鼓公园巧妙利用河道之水,建起了一个长条形状休闲公园,有锣鼓湖、水花园、亲水木平台、醉花涧、观赏木屋、集萃草堂、林影花荫、古榕甘甜、听瀑台、过龙桥、得月亭、水光轩、客家小院等景观。水面不阔,但巧妙设以曲折回廊、曲径通幽,点以芦苇、水草、荷花、美人蕉等饰物。园林虽小,水面也不大,但在湖中筑岛,改变原来溪流长条走向,分割成几个小版块后,筑桥、长廊连接,并以树木、花卉、亭与阁来遮隐视线,幽篁翠染、曲径通幽、造成峰回路转的格局,诗情画意就在移步换景中寻得。与此同时,池中还有观赏鱼,平添水中之趣。

1648610572908649.png1648610608565358.png

相对石锣石鼓公园,东山湿地公园格局则迥然不同,突出健身与景观的融合。东山湿地公园位于龙岩东山板块,东至 308 省道,西至规划的西翠路,南至庙山,北延伸至莲南桥,规划分为湿地休闲区、管理服务区、河流修复区、湿地净化区、生态保育区等五个功能区,总占地面积约 120 公顷。东山湿地公园利用小溪河一河两岸,充分利用河道及两岸步行道、上山步路、桥梁进行整合提升,植以名贵树种,融入龙岩本地建筑艺术精华,建了亭台水榭和科普馆、健身路、登山路等,自然野趣、质朴简明,集区域水利、城市湿地、生态文化、休闲健身于一体。这又将是龙岩城的“天然大活肺”!骑上自行车,穿行在湿地公园,不仅是在画中行,更是“在诗意中飞翔”了。

1648629320188379.png

龙津湖公园在龙岩市行政中心前面。新建的市行政中心,将旧龙岩城的格局扩大了好几倍,使龙岩城的龙脉也重组了,龙头不再是当年的清高山(区政府大院背后)。龙岩城的龙脉是由龙腾路和人民大道之间的高楼大厦组成,直通江山之芙蓉峰而上黄连盂。龙津湖则可称之为龙之涎也,故称龙津。从空中俯瞰,龙津湖呈一个葫芦状。葫芦,有福有禄之象征,这是设计师的神来之笔。龙津河之水,取丰溪之水,开挖筑湖,面积达 652.5 亩,其中水域面积 235 亩(人工湖面积 175 亩)。该园是一个闭合式公园,以公园 8 座桥梁将各板块连接,构建了游园之路。桥内装有雾化系统,适时喷洒水雾,形成烟岚,令公园如蓬莱仙境,人在云中,景在雾里。公园内多植名贵树种,辅以三角梅、马鞭草、如意草、荷叶等。公园最具特色的景观是水梯田——公园设有一个科普教育点——稻田农舍区,占地面积约 2 亩,以梯田的方式种植水稻,并在田边上布置耕牛犁田雕像,农舍里则展示锄头等农耕工具。这是一个十分有创意的亮点,把闽西传统农耕文化展示出来,市民们意外地在这里捡拾起了他们心中浓浓的乡愁。

山、水、云、湖、路、林一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大园林、一幅大山水画。宋代著名大画论家郭熙关于山水画的论述很是精辟。他说:“山无烟云,如春无花草。山无云则不秀,无水则不媚,无道路则不活,无林木则不生,无深远则浅……”论一幅山水画的高低,离不开山、水、云、林、路及山之高低远近之变化。以此画论来印

证龙岩城之山水园林,恰到好处。山城之外、山城之内,皆成画境。其实再放远一些,龙岩城的河山,是更加壮丽开阔的。龙岩城的湖,在城区,北有江山村美水库、南有东肖水库、西有紫金山湖、东有龙津河;往远一点走,龙岩西南有黄岗水库、西部有何家陂水库,东有白沙水库、东北有梅花湖水库、南有适中陵坑水库……一个个湖,像翡翠镶嵌在绵绵不绝的大山之间;而龙岩城,则稳居山中央,波澜不惊,从从容容,在青山绿水间享受岁月静好。龙岩城,真正是一幅大写的青绿山水图。

有一组数字是令人骄傲的:2018 年,龙岩城区绿化覆盖率达 42.9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 14.47 平方米;2019 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 78.9%,保持福建全省第一。一块块沉甸甸的奖牌,更是令人怦然心动: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来吧,一个宜居宜游的山水文化园林城市,在等您前来“相遇”。或许,您在龙岩城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进而捡拾起那一块块散落在地的“文明碎片”。

(作者系中共龙岩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