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伟业映初心 ——中国共产党100年如何改变漳平?
2021-11-2410:28:22来源:作者:陈龙林

“百年弹指一挥间,却是换了人间”。读罢“世纪老人”郑超麟先生的《髫龄杂忆》,掩卷沉思,我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百年前漳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衰败图景与今日漳平欣欣向荣景象在我的头脑里不断切换,正是“百年风云如大片”,令我感到漳平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有了这样“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沧桑巨变:一百年前的漳平,政治上,民国县政府软弱无力,宗族势力和地方绅士左右着县政权,县知事面对一场“民变”还是靠本地乡绅和前朝末任知县出面解决;经济上,在封建土地所有制桎梏下,占总人口数85%的佃农只得向地主租种土地,深受盘剥、水深火热,县城只有一条“大路街”(今八一路)、两三条支街,工商业仅1家辗米厂和几家店铺,没有公路,依靠九龙江水路与“下面人”(漳州人)发生商贸往来;文教上,只有两三家初等小学堂和1家漳平县立高等小学堂,没有中学,郑超麟的中学是到龙岩读的,他感受到来自龙岩人对漳平文化落后的轻视很不服气;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匪患横行,到处称王称霸。一百年后的漳平,政治上,在党的领导下的人民政权坚强有力、风清气正;经济上,广大农民不仅实现“耕者有其田”、免交“皇粮”,而且还可领到“种粮补贴”和“老农补贴”,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55倍,漳平工业园区现代厂房林立,工商业繁荣发达,高速、高铁大动脉纵横东西南北中,城乡道路四通八达;文教上,“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出品牌效应,高考状元、北大清华骄子年年涌现,还出了郑南峰、李毓龙两位青年科学家;“平安漳平”建设深得人心,路不拾遗,社会安定稳定;民生向善向上,医疗、住房、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实现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人照顾,孔子《礼记》描述的大同社会雏形初现。这样的百年巨变,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初心使命,带领漳平人民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一代代人前赴后继、接续奋斗得来的。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近代以来,在各种政治势力轮番实施救国救民的方案失败后,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马列主义真理的光芒照进山城,红色星火燃遍大地,革命浪潮惊涛拍岸,二十八载风和雨,旧势力摧枯拉朽倒下了,新的人民政权诞生了。


微信图片_20211124103820.jpg

1923年2月“中国少年共产党旅欧支部”在巴黎波罗涅森林大会留影(前排左起第四郑超麟,第六陈乔年,第八陈延年,第十一王若飞;后排左起第十周恩来)

1919年,五四运动思想解放的时代先声通过在外读书的学生回乡宣传传进漳平山城,郑超麟在这一年赴法勤工俭学,与邓小平、周恩来等一道追求马列真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郑超麟于1924年在莫斯科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翻译《共产主义AB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挥重要作用。

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四大精神传入永福,漳平工农运动风起云涌,以“莲花心祠”为中心的学文化学技术,开展减租减息、反对苛捐杂税的农民运动声势浩大,并从永福扩展到漳平城关、顶郊、福满、桂林、拱桥等地,唤醒了千百万被剥削被压迫的民众。


1637721655995934.jpg

1928年8月,漳平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朗(龙)车支部成立

1927—1937年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漳平成立地方党组织、实行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十年间,漳平地方党组织从建立第一个政治堡垒——中共朗(龙)车支部开始,到组建中共岩南漳县委及10多个县级以下各级党组织,成为领导革命斗争的中流砥柱。武装暴动、游击战争星火燎原,从建立第一支工农武装——岩漳龙赤卫队,到组建永福赤卫总队、漳平县独立游击大队、漳平红二团、岩南漳游击队等各级革命武装60余支,参加正规红军、红军游击队、赤卫队6000余人;从揭开漳平武装暴动帷幕——朗(龙)车暴动开始,到爆发永福总暴动、打破敌人五次“围剿”,开展艰苦卓绝的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创建岩南漳和岩连宁两大游击区,同数十倍于我的国民党军和地方反动团匪展开殊死搏斗,扑灭敌人五期“清剿”,红白斗争异常激烈,红四军、红十二军、红二十一军、红军东路军、红八团、红九团等主力红军均曾在这块战略前沿阵地浴血奋战,漳平由此承担着巩固闽西革命根据地,保卫中央苏区东大门的艰巨任务,无愧于“前哨尖兵”的英雄称号。红色政权建设从第一个区苏维埃政府——朗(龙)车区苏维埃政府诞生开始,到建立永福总区苏、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岩南漳县军政委员会和15个区、100余个乡村的苏维埃政权,发展农会会员25000多人,有组织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使大多数贫农实现“耕者有其田”,人心向着共产党,拥军支前热情更加高涨,苏区“江山”得到巩固。


1637721773915831.jpg

1929年8月,朱德率红四军出击闽中途经象湖杨美在荣福堂的买米留言墙(省级文保单位)

在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斗争岁月里,朱德、罗荣桓、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郭滴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郭化若、赖毅、魏金水、伍洪祥、王直、廖成美、李德安、熊兆仁、俞炳辉等老将军和老红军都曾在这块红土地上留下光辉的革命足迹。特别是1929年八九月间朱德率红四军出击闽中历13个乡(镇)100余个村庄,极大地促进漳平北部、中部、南部各乡村土地革命斗争的蓬勃掀起,为漳平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巩固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70%的地区成为红色区域。2006年,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漳平为原中央苏区县,是中央苏区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革命做出重要贡献。

1637721896104858.jpg

1637721938254512.jpg

龙车修缮后的朱德故居(沂远堂

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漳平地方党组织和武装力量根据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在坚持开展独立自主的抗日反顽运动中,成立了永福工作团和中共大(田)漳(平)边委,不断壮大和成熟。同时坚持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的80余名漳平籍红军战士组成一个连,整编加入新四军第二支队,在开赴苏皖抗日前线中,绝大部分在“皖南事变”中为国捐躯,涌现出刘新志、陈三婴等一批抗日英雄。漳平老红军陈开路亲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营长、平西六团参谋长、晋察冀四分区三十六团团长等职,立下显赫战功。期间,在国民党军队服役的漳平籍爱国官兵也义无反顾、共赴国难,俞福全、廖光春等10多名抗日战士阵亡,谱写了一曲抗日救亡图存的英雄凯歌。

1637722076477000.jpg

1938年2月17日, 新四军二支队抗日誓师大会(内有漳平籍战士80余名)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公然挑起内战,漳平地方党组织根据中共中央“七大”精神,开展武装解放和统战工作。1949年6月21日凌晨,中共漳平县临时工委和漳平人民解放委员会领导漳平各地游击队、民兵逼近县城,配合国民党漳平县三青团原干事长刘子熙率旧职人员起义,闽粤赣边纵队第八支队四团2个主力连队和300余名安溪民兵进城支援,首次解放漳平县城,成立以刘子熙为县长的县人民民主政府。7月17日,国民党刘汝明兵团一个步兵团及山炮营攻占漳平县城,临时工委和县政府暂时撤离。9月13日,中共漳平县临委、县人民民主政府组织闽粤赣边纵队第八支队四团五营和各乡游击队、民兵经过两天激战,击溃国民党刘汝明部驻守漳平的残余武装,再次解放漳平县城。10月中旬,漳平县全境解放。中共漳平县临时委员会与漳平县军事代表团合并,正式成立中共漳平县委员会,标志着漳平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翻开漳平历史崭新的一页。


1637722369674008.jpg

1637722412663211.jpg

1949年的漳平城旧貌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

1949年10月漳平解放后,漳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进行了艰难曲折探索,巩固了新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诸方面奠基立业,成就显著。


1637722471408470.jpg

1950年10月1日,漳平各界庆祝首个“国庆节”

1949—1952年,漳平通过剿匪、镇压反革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稳定社会秩序;完成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延续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解放了生产力;修复工农业基础设施,统一财政经济工作,打击不法奸商,稳定市场物价,安定人民生活,恢复国民经济。1952年与1949年相比,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4.9%,粮食总产量增长29.7%。期间还支援漳厦人民筹集军粮40万公斤巩固海防,捐献武器弹药款4.9万元支持抗美援朝战争。


1637722564916726.jpg

1950年12月,漳平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953—1957年,漳平通过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并加大工农业基本建设投入、加强交通基础建设,推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1957年粮食总产量比1952年增长30.6%,农业总产值增长1倍。新建3家国营企业,全县工业企业增至41家。其中漳平松香厂和漳平酒厂生产的松香和沉缸酒均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与1952年比,1957年工业总产值增长1.5倍;财政决算增长1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2.23倍。先后修通漳平至龙岩、永福两条公路,结束了漳平不通汽车的历史。而在1957年4月竣工通车的鹰厦铁路,彻底改变了漳平交通闭塞的状况,一跃成为闽西南地区货物中转站。城市建设也向北延伸,打通佛仔阁山通往火车站。同时,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也得到相应发展。


1637722653444666.jpg

1957年4月12日,鹰厦铁路通车至漳平

1958—1960年,在三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尽管急于求成、急躁冒进、违反客观经济规律造成了较大损害,但广大群众发挥了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新建潘洛铁矿、漳平煤矿、高山石墨矿等一些中小型工业企业;动工修建以上林水库为代表的一批水利灌溉工程;1958年全县各乡(镇)掀起修路热潮,县乡简易公路初具规模。修筑了永福至龙车、官田至华安等5条总长83公里的公路和漳平至雁石、梅水坑至大深的铁路等。这些都为后来的国民经济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1960—1965年,漳平纠正“左”的错误,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决定停办一批“大跃进”期间上马的工业企业和水利工程;着手清理平调,退赔款物;缩小公社规模,停办公共食堂;推行“四统一”包产到户责任制。与1962年相比,196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3.7%,粮食产量增长58.5%,生猪存栏数增长1.34倍。财政收入增长78.4%。交通方面,漳龙铁路、漳泉铁路和省道福三线分别于1961年、1962年、1963年建成通车。

1966—1976年,尽管处在“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漳平的经济社会发展仍取得一些成就。1970年和1971年,地方“五小”工业(小钢铁、小机械、小化肥、小煤窑、小水泥)得到迅速发展,先后新建县水泥厂、农械厂、机器厂、造纸厂。1972年12月漳平大桥建成通车,结束城区九龙江两岸依靠浮桥和摆渡的历史。1973年,省道围禾线通车,漳平实现所有乡镇和半数行政村通公路。1974~1975年,认真执行邓小平复出后主持中央工作所采取的一系列整顿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工农业总产值比1966年增长1倍。


1637722770652125.jpg

1972年12月,漳平大桥建成通车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漳平根据中央精神,进行拨乱反正,先后为“文化大革命”中的7起“反革命集团”假案平反,对1044个错案予以纠正,3723个蒙冤受屈者分别给予抚恤、撤销处分、补发工资、复职和恢复名誉等抚慰。同时,对各项工作进行整顿,恢复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扭转混乱状况,恢复和发展生产。同时恢复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招生考试,各种进驻学校的宣传队一律撤出;成立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科技工作会议,为科技工作者落实政策,发展科技事业。至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增至8922万元,比1976年增长24.9%,粮食总产增长26.35%,财政收入增长30.78%。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2012)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县委坚决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漳平经济社会发展迈出新步伐。

1637723023985197.jpg

1637723080337637.jpg

20世纪80年代漳平城区全景及一角

1637723110816692.jpg

1987年10月,东坑口大桥建成通车

1978—1990年,撤销县革委会,恢复县人民政府;取消人民公社,恢复乡(镇)、村建制。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完善,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上科学种田,粮食产量大增,农民们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手中还有余粮出售。水果、烤烟、花卉、用材林、毛竹、茶叶和畜牧水产基地纷纷建立起来,粮经结构发生重要变化。扶贫从单纯帮助贫困户解决生活困难转向积极地扶持和鼓励他们发展生产经营型经济实体。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占据农村经济“半壁江山”。城市国有集体工商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改,增强企业活力。同时广开就业门路,发展小商品经济,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发展局面。在此期间,兴建了漳平火电厂、水泥厂、硫酸厂、罐头厂、食品厂、面粉厂、林化厂、文星一级电站等一批中小型骨干企业,形成以能源、建材为支柱的工业体系。1990年漳平工业产值超过农业,工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3倍,发电量增长31倍。同时鹰厦线电气化开通,漳平火车站升格为二等编组站,漳平成为闽西南铁路交通枢纽和工业重镇。建成东坑口大桥,城区道路随着城区的不断扩大而延伸,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城区交通网络。1990年国务院批准漳平撤县设市,漳平市正式诞生。


1637723252461451.jpg

1990年12月1日,漳平撤县建市庆典  

1637723399868421.jpg


 建市之初漳平城区面貌(林天南  摄)

1991—2005年,是漳平撤县建市后快速发展的15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兴起,漳平被列为福建省综合改革试点市。农村建立土地流转制度,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农业和农村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200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1990年增长2.61倍。粮经比例由1990年的79.3︰20.7调整为2005年的57.1︰42.9,农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木竹、花卉、蔬菜、茶叶、水果、食用菌、瘦肉型猪、中华绒毛蟹、烤烟成为漳平农村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城市国有、集体工商业实施从承包经营到产权制度改革两个阶段不同形式的改制,转化为民营企业。同时大力开发富山工业园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引进如红狮水泥等一批带动力强的重点项目。全市形成电力、建材、轻纺等支柱产业和化工、机械、煤炭、矿冶、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2005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7.36亿元,是1990年的7.03倍。其中重工业产值22.79亿元,占83.3%。漳平形成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民营商业和餐饮服务业快速发展,并涌现出一批新兴行业。大型超市连锁店进驻城区。商品种类和数量繁多,经营设施和服务质量极大改进,经营网点遍布城乡,现代流通体系逐步形成。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289万元,是1990年的8.05倍;第三产业比重15年间提升8个百分点。城区实施以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并举方略,和平路、解放路、江滨路等改造后一批高楼拔地而起,建成华裕商贸城,开发建设桂林新区、东环路新区、和平北区,完成漳平大桥改扩建,新建顶郊大桥,改造或建设榉子洲公园、东山公园、福祉阁公园、菁华广场、九龙广场,重建振文塔、东山塔。城市建成区面积由建市时的4.3平米千米扩大至5.6平方千米。建成漳华公路和永漳战备公路,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教育“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半年文盲)通过国标验收,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合格市,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生态农业试点县(市)。“三乡”文化特色彰显,新桥、永福和漳平市分别获“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农民画)”“中国杜鹃花之乡”“中国花木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等称号。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1996年实现由温饱到总体上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城镇和许多农村居民的耐用消费品逐步升级换代,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机、电脑、手机、摩托车等已相当普及,小汽车也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居住条件日益改善,城镇居民住房日益宽敞、舒适和成套化,农村居民住房实现从平房到楼房,从土木结构到砖木结构再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转变。


1637723517432030.jpg

2005年漳平城区全景(林长全  摄)

1637723565802022.jpg

全省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东坑村

2006—2012年,漳平进入新一轮发展景气周期。市委、市政府持续“拼命抓项目、狠心造环境”工作主题,建设特色工业基地和生态农业基地,加快富民强市步伐,全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农业税正式退出历史;全市注册家庭农场46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5家;2006年东坑村建成全省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是龙岩市第一个“福建省新农村电气化县”、首个省级生态市(县、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被列入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基地。“漳平水仙茶”获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永福高山茶获得中华名茶、福建名茶、省优质茶、省名牌产品称号。漳平获得“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试点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基地标准化县、中国特色竹乡等多个国家级工作品牌。特色工业基地建设方面,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漳平工业园区升格为省级工业园区,同时利用被列入全国低丘缓坡地试点县(市)契机,创新开发荒坡地发展工业,建设丁坂万亩工贸新区,发展“3+6”重点产业,即电力、建材、轻纺三个支柱产业和化工、机械、农产品加工、特色农业产业、煤炭、矿冶产业。漳平历史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特钢铸造基地落地建设。全省聚氨酯合成革龙头企业天守超纤、红狮水泥一期、振鸿水泥一期、漳平电厂改扩建、工业园区开发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木村“美丽家园”在香港上市,并与正盛化工“正”字牌商标同获获中国驰名商标,正盛公司被命名为中国硅化物产业基地。“保姆式”全程服务成为对外招商重要品牌。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开展“旅游发展年”、永福樱花节、“一乡一节”等活动,永福镇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大陆阿里山”成为两岸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品牌。首家以五星级标准建设的山水大酒店建成投入营业,漳平被列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九鹏溪景区被评为国家级AAAA级景区、水利风景区、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1637723645249896.jpg

国家AAAA九鹏溪景区(华荣丽 摄)

1637723696868150.jpg


 “大陆阿里山”永福樱花园

这一时期,漳平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在2010年突破百亿大关(达101.1亿元),年均增长15%,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同时,也是城市扩张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最大的时期之一。城市建成区面积从5.6平方公里扩大到11平方公里,向北向西建成和平北路、环城北路、江滨大道,带动城北新区、万亩工贸新区、西园新区开发;向东开发大景城片区、凯源片区、东环路片区;向南改造桂南路为和平南路,开发体育中心片区、闽西南商贸城片区。形成天守阳光城、九龙桂冠、凯源新城等10多个现代化楼盘,加之中部的八一路旧城改造持续推进,建成东门步行桥、福祉阁公园、东山公园和九龙江南岸栈道,改造提升榉子洲公园,修复孔庙,实施城市夜景工程等,极大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和漳平城市形象。交通和市政方面,“莆永”高速公路漳平段于2012年建成通车,“漳永”高速公路龙岩(漳平)段路开工建设,全市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新漳平火车站、汽车客运中心、钟利运输物流中心、公交货运站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运营。
1637723766553316.jpg

漳平高速公路和平枢纽(华荣丽  摄)

这一时期,漳平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深化“一校多区”管理改革,“双高普九”优质通过省级评估验收,“教育强市”稳步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及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制度全面实行;完成省、龙岩市下达的人口计划,被授予“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建成市第二医院并投入使用;实施体育中心二期建设,体育中心综合馆竣工投用;奇和洞考古发现被列入2011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平安漳平”建设深得人心,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县(市、区)”。


1637723860690265.jpg

201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奇和洞古人类遗址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     )

党的十八大以来,漳平市委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漳平高质量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方面都取得新的巨大成就,呈现出政通人和、风清气正、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1637723929377922.jpg

2015年漳平城区全景 (林天南  摄)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016年破二百亿大关,达203.76亿元;2019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破十万大关,达107269元。与2012年相比,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74.7亿元,为1.94倍;财政总收入15.2亿元,为1.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8亿元,为2.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8万元、2万元,均为2倍。更可喜的是,到2020年底,全市4个扶贫开发重点乡镇、36个村全部摘帽,328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贫困问题。这是漳平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637724002432982.jpg

漳平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


1637724040255275.jpg

漳平水仙茶生态茶园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木、竹、花、茶、菜、菌等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发展,被确定为全省22个县(市)农产品主产区之一,被列入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县,通过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续报现场考评。漳平水仙茶、漳平毛蟹入选闽西“八大珍、八大鲜”,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漳平水仙茶等5件农产品被列为全国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漳平水仙茶和永福高山茶入选2021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南洋镇梧溪村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自2016年起连续四年在国家级台创园建设考评中位居第一;《台式乌龙茶加式技术规范》等两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开创两岸携手研制国家标准先河;被列入全国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国首个台湾青年产业融合创业示范基地。漳平率先在全省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证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率先在全省通过国家验收。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钢铁机械制造、建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65家,其中5亿元以上企业6家,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家,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9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专精特新”企业9家、高成长型企业4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单项冠军企业2家。工业园区被列入省第三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在全省73家省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位列第九。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1家,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已入驻企业19家。木村公司列入首批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并在香港上市,瑞森化工在新三板上市。福建龙钢、抽水蓄能电站等超大型生产项目获实质性推进。第三产业提速发展,物流业和电子商务兴起,先后成为省级、国家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市),永福镇入选全国淘宝镇,南洋镇入选省级商务特色镇。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方兴未艾,永福获评“中国最美樱花胜地”,入选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象湖镇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全市新增国家AAA景区2个,特色旅游名村1个,三星级饭店3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通过验收;全程“保姆式”服务品牌升级为全程“妈妈式”服务品牌。 


1637724179206450.jpg

菁华大道(登榜工业园区路段)

1637724222402890.jpg

城北新区


1637724253721607.jpg

老城区新貌


1637724292789991.jpg

2015年4月,由原住民慈善企业家陈福增先生捐资2000万元的福增大桥建成通车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扩大与品质提升同步,建成区面积从2012年的11平方公里扩大到2020年15平方公里,城区道路“白改黑”基本完成,永远告别“既脏又不平”历史。新建成福满北路、中和路,福增大桥、南学堂路、林隆南路、林昌路,新东坑口大桥及连接线、厚福大道、环城东路,改造外环西路、外环东路,完善城市路网,带动城北新区、南学堂新区、富山新区、和安工业区大规模开发建设,城市发展空间极大扩张。碧桂园、中骏、建发等地产强手进驻漳平,一大批现代化的高端楼盘拔地而起。完成八一路旧城改造和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华龙高层江景房成为城市新地标,旧城旧居焕发新颜。城市公厕、公交站、公共停车场、“一江两岸”栈道及夜景工程、东山公园和榉子洲公园改造提升、长北坑公园等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城市精细化管理成效显著,获省级文明城市称号。永福、新桥、溪南、双洋、南洋等建成省级特色小镇或全国重点镇。全市拥有省级以上“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76个、传统村落21个、乡村振兴试点村及实绩突出村15个。西山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从新村建设到旧房改造、从厕所革命到垃圾生活污水处理、从河道整治到公园绿地等等,全市农村面貌已经发生今非昔比的巨变。漳平在2021年福建省乡村振兴热度指数排行榜中,综合排名第八、参与度排名第十。交通方面,莆永高速、漳永高速和南龙铁路相继通车,358国道、235国道和219省道完成升级改造,一批县乡村道路优化改造建成并通向千家万户,居民出行快速便捷。

1637741429410166.jpg

动车在九龙江特大桥上飞驰

1637741475736290.jpg

高铁、高速飞架九龙江两岸(华荣丽   摄)

1637741514933375.jpg

新桥画乡

1637741567693316.jpg

 国家森林乡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圆潭村

生态优势更加彰显。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城区治气、农村治水”坚决打好防治污染攻坚战。落实“河长制”,多措并举推进水污染治理。2020年三个国省控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标准,境内6大支流均为Ⅱ类水标准;城区内河东门溪整治成效显著,高水高排及生态补水工程项目即将建成,空气质量逐年提升;水土流失治理和植树造林力度加大,森林覆盖率达80.35%,获评省级森林城市,天台国家森林公园保护良好,东坑村等8个村被评为首批国家森林乡村;拥有省级以上生态乡镇15个、龙岩市级以上生态村157个,建成南洋国家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闽南金三角“后花园”名副其实,生态这张名片更加亮丽。

1637741644626330.jpg

九龙江城区段蓝天碧水

1637741693876296.jpg

南洋国家湿地公园白鹭(郑文生  摄)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在全省第二个通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验收。8年来,民生领域累计投入120多亿元。“一校多区”等管理模式改革取得良好社会效应。新建、改扩建学校93所,其中城区整体迁建漳平三中、新民小学,新建漳平二附小、城北小学,城北、城南幼儿园,改扩建漳平一中、二中、城关小学、第二实小,城区学位增至7.1万个。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高考连创佳绩。建成城北小区、桂林小区、黄厝坂小区等多处保障性住房。市医院整体迁建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并组建漳平市总医院,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防控、执法监督体系基本建立,至2020年底,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保持零感染、零疑似。德亨仁厚养老养生中心投入使用,“菁和源”康养中心建成,市级老年公寓、乡镇敬老院、村级(社区)幸福院(居家养老服务站)普遍建立。顺利通过全国健康促进市省级验收。医疗、养老、工伤等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奇和洞古人类遗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华人类文明探源项目,并由省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龙岩市奇和洞遗址保护条例》。王景弘史迹陈列馆成为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获“三乡”称号之后,漳平市被命名为“中国观赏石之乡”。“平安漳平”建设不断深化,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连续四轮获评全省“平安县(市、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市通过省级验收。

1637741744986766.jpg

现代化“菁和源”康养中心建成

1637741791543989.jpg

改扩建后的漳平一中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全市党员干部队伍更加纯洁先进、党的各级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凭实绩考核使用干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高涨。全面完成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等工作,打造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党建品牌,党的基层组织更有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和省、龙岩市实施办法,巡察工作实现覆盖,党风、政风更加清明,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善向好。人大和政协作用充分发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水平显著提高,爱国统一战线更加巩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积极发挥,发展合力广泛凝聚。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引领漳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已然形成。

1637741832490586.jpg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依靠漳平人民并向漳平人民交出了建党百年的伟大业绩;未来的28年,必将接续奋斗,乘势而上,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漳平篇章,再向漳平人民交上建国百年的满意答卷。

1637741896833812.jpg1637741973577527.jpg

今日漳平繁华盛世(华荣丽  等摄)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无法查实并标注拍摄者,在此致歉亦致谢!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