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名镇名村
“红四军入闽第一村”
2020-07-2117:18:20来源:作者:陈燕莺

武平县民主乡高书村地处闽粤赣三省边界,位于民主乡西部,距离乡政府4公里,距武平县城40公里,与广东省平远县一村之隔,与江西省寻乌县接壤,通江西公路穿村而过,是武平县出省主要通道之一。这里四面环山,森林覆盖率达88.6%,村域面积约10平方公里,古时叫黄沙村(也叫高埔村),解放后改名为高书村,村西面与江西交界处有万亩高山草甸,生态环境优美。

1929年初,为打破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3万多兵力的第三次“会剿”,同时解决红军经济上的困难,扩大军事上的回旋余地,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击,2月4日(农历腊月廿五),从江西罗福嶂进抵福建武平县和平区黄沙乡(今民主乡高书村),这是红四军历史上第一次入闽,因此高书村被誉为“红四军入闽第一村”。2012年王直将军为武平县民主乡高书村题词:“红四军入闽第一村”,矗立在村部的石碑背后,清清楚楚地记载着那支红色铁流剑指东南,进军福建,迂回穿插于闽赣边境和创建中央苏区伟业的辉煌历史。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9年1月,为打破闽赣两省国民党军对井岗山的第三次“围剿”,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研究决定采取“围魏救赵”策略,除彭德怀、滕代远指挥一部分红军留守井冈山,毛泽东、朱德、陈毅则率红四军主力第二十八团、第三十团和军直特务营、独立营约3600人向赣南出击。1929年1月14日,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敌军李文彬、刘士毅两个旅一路围追堵截,使得红军屡屡受挫。1月18日与赣军三团战争大庾。因失利引退折回粤边南雄,取闽粤边界转至吉安、兴国一带。沿途皆两省交界,红军没有群众帮助,行军宿营侦探非常困难,敌人又采取轮班穷追政策,我军为脱离敌人,每日平均急行九十里以上,沿途经过山岭皆冰雪不化,困苦加甚……但能一致团结奋勇直前无怨言。并采取强敌跟追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的战术来摆脱险境。

1929年2月初,红四军主力进抵江西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时,遭赣军独立第七师刘士毅部两个团的袭击,整个队伍只剩下2500人。鉴于严峻的形势,红四军前委在罗福嶂举行会议,决定改变原红军队伍的建制,将团、营、连整编为纵队、支队、大队。会议刚结束,寻乌县委书记古柏前来通报,说敌军正向罗福嶂包围过来。于是,未等天亮队伍即离开罗福嶂,冒着风雪严寒,沿着江西会昌和福建武平边界的崎岖山路行进,并于当天下午进入闽境武平县和平乡(今民主乡)的黄沙村。红四军到达黄沙后,立即书写宣传标语,召开群众大会。现存内容有:“扩大红军,注意捉杀白军探子”;“反对国民政府,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实行土地革命”。其署名是“前卫独立营(宣)”。当时高埔乡苏区政府积极配合红军开展各项宣传活动,在乡苏维埃政府所在地高埔村搭好了大会主席台,2月4日上午10点左右,红军部队有一个副政委上台作了报告,会议到12点才结束。当地百姓为了红四军准备了比较丰盛的午餐。红军原计划2月4日下午到和平住宿,2月5日到武所转武平,2月6日进入江西瑞金。由于乡苏主席汇报钟绍葵、钟文才部已扎好了口袋,让红军钻。为此,前委当即决定改走路线,高埔乡苏维埃政府建议走横奋经岭下再转入江西,兼派出人员作向导,部队于2月4日下午一点左右从黄沙出发,途经横奋杀人垇(时称黄奋垇)茶亭时,遭遇钟绍葵部二个排的敌兵伏击,有二挺轻机枪和匪兵三十人,先头部队措手不及,当场牺牲了10多个红军战士,后红军大部队集中六挺机枪猛射,前卫连一个猛冲,将敌军击溃逃走三人,红军战士牺牲10多人,伤10多人,敌亡20多人。战斗刚结束就下起了雨,据人传讲,其雨水和血水流到很远,血腥味三里路都能闻到,打扫战场时,当地群众将红军排列好在茶亭后掩埋。传说“杀人垇”的名称即由此而来,并一直沿袭至今。战后部队折回江西吴畲村宿营。

翌日,红四军主力再次进入武平县境,经龙溪、沙公排等地,下午抵达东留圩。时值东留圩圩天,闻有大军过境,忙着采购年货的群众慌忙进山躲藏起来。但红军仍不失时机召集部分留在圩里的群众,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红军的宗旨,到处张贴和书写“打土豪,分田地!”“红军万岁!”等标语,以及“红军宗旨,民权革命,帮助工农,惟一责任”等布告。毛泽东等红军领导也带着警卫员深入农家,登门看望未走的群众,和蔼地与他们交谈,告知他们红军是穷人的军队。为尽快取得群众的信任,红四军前委、军部下达命令:红军一律不进已有住户而没有人在的民宅,确需借用的东西应得到群众允许后才借,原物归还,付给租金。前委政治部还派出小分队往周围村庄张贴《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现保藏于武平县博物馆),书写标语,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当地群众逐渐认识到这次来的兵与以往的不同,开始与红军接触,随后又送米送菜,烧茶做饭慰劳红军。躲藏的群众陆续回来,主动腾出房间给红军住,他们卸下门板,拿出木板、稻草给红军铺床打垫。第二天清晨,许多群众含着热泪送红军出村。红四军此次入闽,时间短促,行动飘忽迅速敏捷,使敌军晕头转向。

虽然红四军首次进入武平停留时间不长,活动不多,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很快传遍武平各地,乃至闽西、粤东地区,影响深远。2月9日,红军在瑞金大柏地设伏,歼敌两个团,一举扭转下井冈山以来的频频受挫的窘境。3月11日,对福建情况已更加了解的毛泽东决定再次入闽,3月14日,红四军又在长汀城外长岭寨全歼国民党福建省防军郭凤鸣旅,并乘胜占领汀州城,获得入闽首捷。红四军指战员首次统一了着装,建立了中央苏区第一个县级政权,革命事业焕然一新。

毛泽东一生九次入闽,首次落脚点就在武平的民主乡高书村,其后便掀起了创建赣南、闽西为核心的中央苏区之伟业。其中毛泽东先后四次进入武平,分别是1929年2月间的两次进出,1930年5月下旬率部收复武平和1932年红军漳州战役后到武平调查。1929年至1930年,武平县民主乡(原和平区)先后成立了九个乡苏维埃政府,各乡苏分别设有党、团妇女、农会等组织,建立了工农武装,轰轰烈烈的开展了分田分地运动。民主乡的青年群众踊跃参加革命,全乡参加革命者近百人,英勇献身者数十人。当年红四军首次入闽,就有五十人参加红军,并随从部队北上,其中大部分牺牲。林琳、林福春、赖永强、彭百川、黄善田……这些曾经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或者在中央苏区时期,或者在游击战争中,在长征路上,在历经革命战争中,把鲜血浸染在这片红土地和共和国的红旗上!

现今高书村的老房子墙壁上还留着众多当年红军写的党的十大政纲,以及“打土豪、分田地”“红军万岁”等标语。为了充分发挥红军入闽第一村的影响力,整合当地红色旅游资源,民主乡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着手实施“十个一”工程,即建设一座红军园、建筑一座红军纪念亭、建造一座红军桥、修建一座红军墓、维修一条红军路、立一块“红军入闽第一村”艺术纪念石头、布置一间展览室、设计制作一本纪念册、保护好一个红军战斗遗址、挖掘打造一个风范亮点。积极收集整理《边境风云史红四军入闽第一村(黄沙)高书》等红色文献。2013年拍摄了以高书村为发生地的微电影《追牛》,艺术再现了当年红军帮助老百姓追回被兵匪抢走的耕牛的故事,深刻反映了中国工农红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多方位宣传打造“红四军入闽第一村”品牌,使得以高书村为主的民主乡红色生态旅游具备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以及研究和教育价值。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