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彩村的前称叫“岗背村”,解放前称谓上“岗背”、下“岗背”,后来,不知哪位文化人把原来的“岗背村”改为光彩村。光彩村是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人们常说:武平老苏区的荣殊取决于武南,武南的革命老苏区归根于象洞,象洞的老苏区决定在“岗背”,武平县第一个中共武平临时县委就设立在光彩村管辖的自然村张天堂。
武平人民勤劳、勇敢,富有优良的革命传统。“五四”运动后,在上海、广州、厦门、福州等地求学的武平籍进步青年谢炳琼、修焕璜、练宝桢、张涤心、李长明等接受马列主义熏陶,加入中国共产党或青年团后,陆续回武平活动。1926年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1927年10月在朱德、陈毅等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进入武平的影响下,武平成立了中共武平特别支部,钟斌为书记。中共武平党组织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和闽西特委指示,领导了三次工农武装暴动,打响了武平人民武装斗争的第一枪。1928年,中共闽西特委和福建省委先后派邓子恢、罗明等到武平指导工作,加速了武平的工人、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的兴起。为了适应武平革命斗争形势,象洞地区也在1928年初成立中共象洞区委。1928年冬,全县各地党员代表秘密来到象洞乡张天堂自然村陈氏祠堂召开会议,成立中共武平临时县委,书记练文澜,委员有陈一、练宝桢、张涤心等5人。从此,黑暗朦胧的山乡,点起了指路明灯。1929年2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进入武平的和平(今民主)、东留,推动了武平农民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创建地方武装。全县大部分区域成立了苏维埃政权,武平县成为中央苏区根据地主要县份之一。1929年6月,中共武平临时县委改为县委。从此,武平的革命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工农运动得到蓬勃发展。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光彩村是武平人民开展轰轰烈烈革命运动的指挥中心。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危害,中央主力红军进行战略转移,武平苏区也逐渐变为赤白交界区和游击区,最终导致沦陷。但是,武平共产党组织一直保持着活动,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暴,英勇奋斗,转入了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1937年春节期间,经由武平县委白区工作部派往广东地区工作的陈仲平回到象洞,介绍谢毕真等参加党领导的秘密军事组织“中华抗日义勇军”,此后队伍逐步扩大,成为武平抗日救亡的主要力量,重建了中共武平党组织。从此,武平的革命活动又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谢毕真以教书为掩护,介绍钟纪泽、钟承岭等加入中华抗日义勇军,并成立了武平小组,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10月下旬,闽粤赣边省党代表会后,谢毕真由陈仲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谢毕真入党后,首先吸收了张耀文、张贵图和张阿万等人入党,并成立中共张坑党支部。省委派伍洪祥任梅县中心县委书记,武平归其领导。1938年3月,重新成立了中共象洞区委,党员发展120多人。1938年下半年,陈仲平受中共梅县中心县委的委派,以中共武平县特派员的身份回象洞指导工作,与谢毕真等人共同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恢复、发展党员。在他的指导下,1939年3月上旬,在象洞梁坑胜利召开象洞区党代表会,有20多名代表出席。大会选举产生新的区委成员,谢毕真为区委书记,练添淦为组织委员,薛山为宣传委员,此时仅象洞区就恢复建立了8个党支部,117名党员。从此,武平党组织坚持在闽粤赣边活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独吞抗战胜利果实,继续坚持独裁统治,撕毁国共两党的“停战协定”,发动全面内战,想凭借其军事优势,妄图在短期内消灭人民武装力量。武平人民在中共闽粤边工委和粤东(梅州)地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广大青年踊跃奔赴前线,积极支援和配合主力军作战。1945年2月13日,王涛支队一部在刘永生、陈仲平率领下挺进象洞开展活动。象洞党组织党员、群众积极参加王涛支队。9月,韩江纵队第一支队与闽西王涛支队第二大队在杭武焦梅边会合。同月间,杭武挺进大队大队长谢抡瓒、政委陈文松率领30余人进驻象洞张天堂白石顶,开辟象洞、岩前、中赤、中山、东留至江西和广东边境的工作。1946年1月,闽粤边国民党军政当局在梅县召开反共军事联防会议,决定由广东省第六行政区专员周景臻和福建省第三绥靖区指挥官陈余珊为首成立闽粤边第一、第二两个联防指挥所,以加强各级联防自卫队,策划反共军事“清剿”。
“铁钉岽突围”“白石顶战役”:1946年2月1日至3日,国民党福建省保安团和武平县自卫队近千人在少校团副雷济指挥下,集结近千兵力驻象洞岗背各村,疯狂的向杭武挺进大队驻地铁钉岽、白石顶进攻,企图将共产党武装消灭在武(平)焦(岭)边山区,在白石顶战斗中,英勇的杭武挺进大队粉碎了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胜利,击毙保安三团少校团副雷济,打死打伤50多名敌人。我军以实际战斗力只有2个班的弱小力量,英勇顽强地从20倍于己的敌人“围剿”中成功突围。“铁钉岽突围”“白石顶激战”,是我军的一次反击自卫,挫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停战”幌子下策划的一起罪恶军事阴谋。
1946年6月国民党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为反击国民党军队向革命据点的猖狂进攻,1947年5月,中共闽粤边工委和中共粤东地委决定恢复中共(上)杭武(平)焦(岭)梅(县)边县委,并以杭武焦梅武工队和部分西路挺进大队队员组成,由谢抡瓒为队长、谢毕真兼政委(边县委书记)、饶仁珊任副队长的杭武焦梅游击队,游击队虽然只有20余人,但素质较好,按照“先粤东后闽西南”的战略方针,不到半年的时间,先后摧毁了焦岭的南、北礤和梅县的松源、桃源、尧塘等国民党乡公所、自卫队。至年底,队伍扩展到150多人。翌年1月,根据粤东地委扩大会议的决定,杭武焦梅边县委游击队改番号为粤东支队第七独立大队。象洞等地青年踊跃参加这支人民武装队伍。3月初,独七大队又配合粤东支队主力一举攻占焦岭县城,给予刚上任的国民党闽粤“剿匪”总指挥涂思宗以沉重打击。
水口战役粉碎敌人六路进攻:独七大队第一中队在谢毕真、谢抡瓒的率领下,经北礤的多宝石转移到象洞张天堂等地驻扎,并开展扩大革命据点和解放全中国的宣传活动。不久,刘永生也率粤东支队主力到光彩张天堂村与独七大队第一中队会合,深受张天堂村人民群众的欢迎。两支队伍的集结消息很快就被涂思宗获悉,1948年4月13日,他拼凑了10个连的兵力,分成六路人马,由松源(梅县属)、黄佑(蕉岭属)、中都、沙埔(上杭属)、象洞、岩前将军地(武平属)六路奔袭张天堂,妄图把人民武装消灭在这个小山村中。为了打击和粉碎敌人的进攻,粤东支队和独立第七大队第一中队决定利用两省敌军难以协调的矛盾,秘密转移到光彩水口的透水坑隐蔽,同时迅速挖筑工事,设立机枪阵地,据险以待来犯之敌。此役经过激烈的战斗,我军毙敌连、排、班长各两名,士兵22名,伤敌副营长以下官兵10余名,士兵逃散60余名,缴枪10余枝,弹药4箱。敌营长薛筱青仅带随身数人逃进岗背后龙山,经多宝石逃回松原。涂思宗精心策划的“六路进攻”就这样被彻底粉碎。
总之,在那漫长的如火如荼的战争岁月中,光彩村人民无论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都是武平重要的革命据点,是红旗不倒之村,全村人民对革命坚定不移,涌现了陈仲平、谢毕真、谢抡瓒、谢启发等一批革命先辈,在他们的引领下,光彩人民为了祖国的革命和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光彩村共有革命烈士7人(解放后1人),为了革命的胜利而殉难的人员有21人,五老人员53人,烈属7户,是一个著名的20年红旗不倒的革命老区村,整个行政村有省定革命老区基点村7个。
光彩村现有红色遗址主要有:武平县临时县委旧址、白石顶战斗旧址、水口战斗旧址、铁钉岽战斗旧址、光彩烈士纪念公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