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砂上金村,原称古木督。位于金砂乡西北部,东邻西溪乡,北连合溪乡,南接赤竹村,西与上杭交界,距金砂乡政府7公里,迄今有六百余年历史,方圆14平方公里。上金村管辖6个自然村,有4个革命基点村,分别是接敬埔、高南竹、大塘尾、下村。其实另外两个自然村——上村、中村,虽没能评上革命基点村,但对革命的贡献和作出的牺牲也是巨大的。全村有烈士78人、五老人员29人、失散老红军5人。
1927年6月,张鼎丞在中共大埔县委负责人饶荣光、张高友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7月,张鼎丞被委派回到金砂领导溪南农民革命斗争,他经常深入古木督开展革命活动。不久,吸收了他的胞弟古木督村范炳元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范炳元、范元辉在古木督下村一起创办了平民夜校,宣传革命道理,发展党团员和农民协会,挑选了50多位敢于斗争、立场坚定的农会会员建立了农民武装——铁血团。
大革命失败后,金砂人们受封建地租和各种苛捐杂税剥削,到了无人不捐,无物不税,名目多如牛毛。国民党永定县政府规定喜事、丧事、杀猪、宰羊等都要征税,即“冠婚丧祭屠宰捐”。1928年1月,年关将至,张鼎丞发动群众向县政府要求豁免“冠婚丧祭屠宰捐”,在农历12月29日(永定县城墟天)率领金砂各村上千群众进城游行示威、围住县衙门,斗争取得胜利。古木督群众积极参加了这些活动。1928年3至5月间,青黄不接,上金村率先开展“平仓借粮”和“分粮吃大户”斗争。范炳元按张鼎丞的指示,带领古木督农协会员范森昌、范永柱等100多人打开当地拒绝把多余的粮食拿出来地主范益齐的谷仓,当场分粮给缺粮群众,并杀了他家的一头猪,让群众大吃一餐。古木督成功开展了全县第一次“分粮吃大户”“杀猪分粮”的斗争,随后金砂各地纷纷效仿,当时全乡开仓分粮500多担,使200多户农民分得了粮食。后来这一斗争波及全永定30多个乡村。1928年6月30日,张鼎丞、罗秋天领导永定暴动时,范炳元任西路总指挥,率领由金砂各村铁血团编成的特务营和金砂农民武装控制西面登子棋山,攻打永定城西门,活捉县城最凶恶的五名土豪劣绅(廖镜波、吴霞甫、赖竞西、吴雁宾、吴林华)并配合破监队营救牢狱中的难友。上金村百之九十以上的男女青壮年参加了攻打县城的战斗,后有30多人参加了由暴支队伍整编的红军营,并投入“反清乡”斗争。
根据中共福建临时省委的决定,7月15日,王海萍在古木督“崇德楼”指导成立了中共闽西特委,郭伯屏任书记,张鼎丞任组织部长,邓子恢任宣传部长。同时成立闽西暴动委员会,王海萍任总指挥,张鼎丞、邓子恢、傅柏翠为副总指挥。8月间,太平里秋收暴动攻打龙岩和坎市失利后,上杭蛟洋和龙岩白土暴动队伍150多人转道古木督与溪南区红军汇合。闽西暴动委员会在古木督把岩、永、杭3地的暴动武装整编为闽西红军第7军19师,下辖3个团,龙岩白土和上杭蛟洋的暴动武装为55团,团长傅柏翠、党代表陈锦辉;金丰、湖雷的武装为56团,团长熊振声、党代表卢肇西;溪南的武装为57团,团长张鼎丞兼任,党代表邓子恢兼任。3个团向杭永边的白色据点发起进攻,同时农民武装暴动此起彼伏,以策应闽西红军的军事行动,乡苏维埃政权不断建立。溪南根据地在一片白色恐怖下坚持武装割据长达半年,是福建省最早的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8月,古木督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将青壮年编入赤卫队,进行分田土改,开展土地革命。古木督作为分田试点,成立了土地没收分配委员会,委员7人,范华章为主任。由于敌人不断“清乡”,形势十分紧张,又正是稻子成熟之时,农民希望在收割前分到土地,收割后不再交租。搞好土地分配成为当时迫切的任务。张鼎丞、邓子恢本着满足贫苦农民的经济要求,以达到争取大多数群众支持和参加革命的目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抽多补少、按人口平分”的办法,在不到1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土地分配。古木督群众每人分到三至四担谷田(约折合一亩左右),贫苦民众第一次真正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革命热情空前高涨。
古木督的革命实践引起了国民党的极大震惊和关注,同年8月27日,国民党派军队集结各地民团2000多人,分别从金砂的树子岗、馒头脑、跑马岗、大塘尾、接敬埔、青枫凹、卓杭、乙树凹、野山岗、分水凹和西溪的黄泥塘、合溪的调吴、仙师的兰岗等13路包围袭击闽西红军19师和闽西临时特委机关驻地——古木督,因事先得到情报闽西特委机关已安全转移。红军凭借有利地形实现突围后向反动势力较薄弱的永定、平和边界转移,坚持游击战争。但乡苏维埃主席范应祥因埋藏文件来不及转移被抓,后被杀害。
1929年5月,红四军入永,恢复古木督乡苏维埃政府,在县苏维埃政府领导下,在古木督从经济、文化等方面开展建设。
1929年秋,永定列宁学校即溪南区高级劳动小学在古木督万昌楼成立。永定暴动后,金砂地区金砂公学、正德学校和各村的平民夜校均被敌人破坏,被迫停办。为普及文化和扫除文盲,溪南区苏维埃政府还办起了10多期妇女夜校、识字班和工人夜校,有学员1000多人。列宁学校校长由当时县苏维埃政府文化科长郑醒亚兼任(后赖其纯),有教师10人,共6期培训了160多个地方和军队干部。学校还成立了共青团、少先队、儿童团等组织。开设了国语、算术、政治、历史、地理、自然、图画、唱歌、体育等几门功课。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除课堂教学外,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当地的政治斗争和宣传活动,以增长知识,扩大眼界,为革命和建设培养了一批人才,被群众称为“革命的摇篮”。据不完全统计,该校师生中中参加2万5千里长征的有赖拔群、周树华等11人,参加新四军的有罗选桂、林廷汉等4人,以后成为军级的有9人。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的2人,授予大校军衔的1人。古木督村的范阳春学员就是参加2万5千里长征的,1952年又投身抗美援朝,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他历任解放军的师、军、大军区、中央军委总参谋部通信部、副政委等职。他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人民解放军的优秀政治工作者。
1929年冬,闽西最早创办的合作社——溪南区消费合作社在古木督成立。溪南区苏以群众自愿入股集资的办法(每股1元或大米1斗),筹集股金80余元开办起来。经营有油、盐、火柴、布匹、肥料等日常生产生活用品,由区苏经济委员阙大全担任主任。
永定县兵工厂建在古木督的桃子树窠。1927年冬,张鼎丞为准备武装暴动,在“邹公庙”创办兵工作,制造武器。暴动后,迫于敌人严酷的“清乡”运动,兵工厂先后迁至罗斜杭、樟塔、蓉湖楼、罗坑、华国下。红四军入永后,金砂兵工厂又迁加古木督高南竹,有工人30多人,坚持生产武器,至1932年因叛徒带敌破坏停办。
1931年夏天,古木督成为中央苏区瑞金与白区(国民党统治区的上海、广东等地)联系的重要交通站,在背头窠永昌楼成立了闽西工农通讯社(闽西秘密交通站)。任务是沟通苏区与党中央的联系,传递文件、书信、负责武装护送干部和采办运输物资(食盐、通讯器材、武器等)。设在古木督的永定交通站常担负着护送中央和地方干部的出入境以及运输军需民用物资的艰巨任务。从建立到红军长征前,周恩来、张闻天陈云、王稼祥、聂荣臻等中央领导同志以及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等100多人都由该站负责接送,他们都曾住在古木督背头窠,然后护送到瑞金。1931年8月至1932年上半年,古木督的范乐春担任永定县苏主席期间,接待进入永定的干部有上百人之多。
1931年12月后,永定县苏维埃机关设在古木督保善楼,政治保卫局设在福兴居,邮电局设在白楼下,交通局在福寿楼,监狱在东角子对面楼下。县苏维埃政府机关后转移到高南竹。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同志也常在古木督工作,住在永昌楼或崇德楼。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上金村人民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1935年4月,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张鼎丞任主席)和中共永定县委机关设在古木督衰坑窠。
1937年“七七事变”,“国共合作抗日”王振先任古木督党支部书记,有党员12人。高南竹、接应埔也成立了党支部。王振先出席了1931年11月在瑞金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会后调任福建省少先队总队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永定县首届农协会主席。1939年春,范乐春等在古木督范宜春店里召开各种会议,教唱革命歌曲,成立抗日后援会,发动群众献草鞋、棉衣和捐钱支援前线。范乐春是本村人是闽西革命妇女的杰出代表,曾任中共永定县委书记、永定县苏维埃主席,福建省苏维埃土地部长,出席了1931年11月在瑞金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上金村人民坚持武装斗争。早在1944年10月,中共闽粤边委决定成立王涛支队,范元辉任政委,范元辉是本村人,是中共闽西游击队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共闽粤边区党委委员,闽西地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龙岩地委,三明地委书记、副书记等职。同时参加王涛支队的本村还有王振先、王振全、郑凤书、范茂达、余佩仁、余镜仁、范富如等。1949年7月上金村人民政府成立,最终迎来了人民的翻身解放。
自1928年永定暴动到1949年永定解放,上金村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长期坚持武装斗争,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付出了很大牺牲。全村人口暴动前有375户,1431人,房屋1992间,耕地3168亩。在革命斗争过程中,被敌摧残灭绝134户,外逃20户;被杀108人;被抓壮丁16人,妇女1人、儿童2人,逃亡外地40人;被烧房屋1048间,倒塌277间;被抢耕牛149头,荒芜土地655亩,被抢掠粮食衣物无数。至建国后的1952年,全村仅有226户、862人,房屋868间。
新中国成立后,上金村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上,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