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山
2020-06-0109:51:31来源:《龙岩市志(1988--2002)》第三册作者:

叶青山(1903—1987年),原名叶志泉,又名叶水长,长汀县河田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农历正月出生于贫农家庭。高小毕业后由亲友介绍,入汀州福音医院学医,走上了习医之路。

民国16年(1927年)9月上旬,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途经长汀时,参与医治大批伤病员。民国18年3月,红四军入闽,参与医治部分红军伤病员,并为红军战士种牛痘疫苗。在毛泽东、朱德的动员下参加红军,担任红四军二纵队卫生队医官,成为红军最早的医官之一。为了纪念这种新生活的开始,他把名改为叶青山,表明自己要像青山那样坚挺不拔。民国1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军军医、卫生队队长兼政委、野战医院医务主任、师卫生部医务主任,红一军团野战医院院长、卫生部副部长、部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战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他努力为红军服务,亲手救治过包括红四军十一师政委罗瑞卿、红一军团二师政委胡阿林以及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曾山在内的上万名红军将士和苏区工作人员,出色地完成了各重大战役的战场救护、医治和运送伤病员的任务,为增强红军的战斗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的表扬。民国20年5月,在观音岩战斗中,罗瑞卿受重伤,血流不止,生命垂危,他深夜赶往抢救,想方设法使罗脱离危险。罗称他为“救命恩人”。长征途中,叶青山经常把坐骑让给伤病员,自己步行。民国25年,荣获红军成立十周年纪念章。

抗日战争初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军医处处长、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部长。参加组织了平型关战斗和百团大战的战地救护工作。在任军区卫生部部长之初,面对百废待举的边区卫生局面,很快建立和健全各级卫生行政组织,并亲自挑选人员组建军区卫生部和所属分区卫生部,开拓发展了晋察冀边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新格局。在晋察冀敌后根据地,他带头献血抢救伤员,冒着生命危险到敌占区搜集药材、器械,受到毛泽东、萧克、罗瑞卿等的赞扬。民国27年,叶青山与白求恩、林金亮(闽西籍红军)创建了晋察冀军区模范医院,后几经扩建,成为拥有5个卫生所、能容纳近3000名伤病员的大型医院。为缓解卫生人员缺乏的矛盾,他着手创办医务学校,培养了大批卫生技术干部。仅民国27年一年中就培训了170多名卫生医务人员。到民国29年,为边区培养了各类医疗卫生干部近300名。在晋察冀军区,叶青山先后和白求恩及柯棣华、巴苏华等印度援华医疗队员共同战斗生活,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民国30年后,进入延安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班和中央党校二部学习。民国34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野战军卫生部部长兼政委、华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在解放北平、天津、石家庄、张家口、保定等重大战役中,亲临一线,使伤员得到及时的医治。同时经常组织战斗分队深入解放区宣传普及防病卫生知识,保障军民的身体健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北军区卫生部部长、中央卫生部部长助理兼中央保健局局长、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等职。参加抗美援朝期间,参与领导和组建医院,在鸭绿江北岸的丰盛、宽甸等沿线收治从朝鲜前线运回的伤员。1952年3月,赴苏联考察。1953年9月,参加赴朝慰问团。长期从事部队卫生医疗工作,为加强军队后勤建设,建立健全军队卫生体制及各种规章制度进行了不懈努力,做出了毕生贡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曾当选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东城区人大代表。1964年离休。

1987年7月11日,在北京逝世。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