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有了共产党
2020-05-2809:57:35来源:作者:蓝松英

闽西农民个个愁,饥寒交迫度春秋,

都因地主斗秤大,荒年田租十足收;

加上百样都有税,只有剩下屁无捐。

种田之人空米仓,泥匠师傅住烂房,

做衫工人破衣裳,木匠师傅篾缚床。

这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的闽西流传的一首山歌。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闽西人民,不革命便没有出路。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闽西就有一批知识分子受新思潮的影响,开始寻求革命真理,投身反帝反封建洪流。在北京、厦门、广州等地求学的闽西籍青年知识分子,纷纷发起组织和创办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团体、刊物,不断将新文化、新思想送入家乡。

1921年春,邓子恢从江西崇义回到龙岩,与章独奇、陈明、曹菊如等一批进步青年成立“奇山书社”,创办了闽西最早的革命刊物《岩声报》,成为当时全省发行范围最广、影响较大的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和传播马列主义的主要刊物。随后,《汀雷》、《长汀月刊》、《幻灯》、《虹痕》、《莲钟月刊》、《钟声》等刊物纷纷出版,在传播马列主义方面起到了先导作用,为建立闽西党组织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闽西最早的共产党员有:1924年入党的郑超麟(在莫斯科)、陈祖康(在法国)、林野(在广州黄埔军校)三位。1925年入党的有梁德明(项与年)、谢秉琼。闽西的共产党员大致来自厦门、广州、上海、武汉等地区。来自厦门的有李觉民、林心尧、陈正、阮山、杨世宁、谢景德、张旭高、曾牧村、蓝为仁、卢肇西等人。他们在厦门集美学校读书或工作期间加入共产党组织。来自广州的主要是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有赖玉珊、赖秋实、郭滴人、朱积垒、李联星、陈庆隆、胡永东、王奎福、温家福、朱文昭等人。此外,1926年,赖连璋、江德贤等在武汉军事学校入党,邓子恢在江西崇义入党,胡轶寰在汕头入党,傅维钰、林俊在武汉入党,熊一鸥、陈明在上海入党。1927年,张鼎丞在大埔入党,张赤男在武汉入党,蓝鸿翔在汕头入党。这些在外地加入共产党组织的闽西知识青年,大多数受党组织派遣,陆续回闽西进行革命活动。

1926年夏,阮山和林心尧回到家乡永定开始了建党工作。他们联系赖玉珊、赖秋实和熊一鸥等5人,在湖雷上南羊头村“万源楼”建立了中共永定支部,推选阮山为支部书记。这是闽西最早建立的党支部。随后,相继成立了永定金丰支部、上杭支部、龙岩小组、武平小组等党的组织。闽西地方党组织的建立,揭开了闽西人民革命斗争的新篇章。

1927年9月,南昌起义军进入长汀、上杭、永定、武平等县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并帮助地方建立武装,开展革命斗争。1928年1月,永定、龙岩、上杭三县相继成立县委或临时县委,武平建立特支。3月至6月,闽西地方党组织领导农民举行了龙岩后田、平和长乐、上杭蛟洋、永定等暴动,掀起了闽西革命斗争的高潮。7月,中共闽西临时特委在永定金砂古木督成立。此后,闽西地方党组织进一步发展,至1929年3月红四军入闽前,闽西地方党组织已建立永定、上杭、龙岩、长汀、武平等5个县委,基层支部遍布全区主要乡镇。1929年3月至5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两次入闽,加速了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步伐。7月20日,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杭蛟洋召开,正式成立闽西特委。1930年3月,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成立闽西苏维埃政府。标志着闽西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1932年3月,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在长汀成立。闽西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得到较大发展。

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闽西坚持游击战争的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领导成立了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党的地方组织逐步恢复和建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闽西地区党的组织从未间断。

闽西自1926年建党到1949年解放,存在着20余年的党的省、地、县领导机关,她们是闽西人民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成为20多年红旗不倒的坚强堡垒。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