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七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对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作出部署。报告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可见,意识形态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党史研究室是党委党史研究部门,进行党史研究,编写党史著作,征集党史资料,为市委解决有关党史的问题提供资料和意见,发挥着“以史资政,以史育人” 的重要作用。因而,党史部门是特别讲政治的部门,党史工作也是特别讲政治的工作,在巩固党的意识形态阵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他说: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三个事关”道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性和全局性意义,指明了意识形态工作在稳定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为如此,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十八届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从总结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作了深刻论述,他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了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
作为党的历史研究部门,习近平总书记用苏共垮台的例子为我们警种长鸣,同时也让我们感到责任重大。苏共“同过去的一切历史决裂”,放弃对意识形态的控制,使历史虚无主义泛滥,最终导致国家分裂,政党分散。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发挥好党史部门的史学优势,维护自身历史,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
二、利用好党史资源优势,把好意识形态的政治关、史实关和发展关。
闽西有丰富的党史资源。闽西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从1926年闽西建立党组织开始,在闽西这块红土地上就竖起了红色旗帜,孕育了红色基因,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核心政治优势,集中体现为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和信仰根基。闽西众多的红色理论、红色事件、红色遗址、红色故事,是我们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强基础。
一是把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关。2010年 7月21日,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会议上作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党史研究是一门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要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党史研究工作者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和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性的统一。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史研究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党史研究“是一门具有鲜明党性的科学”。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党史姓党”的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坚持党性原则,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要把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史实关。早在1942年,毛泽东同志就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这篇著名讲话中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好。”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学习和运用,强调在研究党史时要坚持唯物史观,并指出要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因此,我们在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时,要坚持唯物史观,坚持全面看待历史、注重历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三是要把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关。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强调要对历史进行研究和总结,指出:“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蓮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懂得些中国历史和党的历史,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要通过对党的历史进行深入研究,总结经验,揭示历史发展的科学规律,实现以史鉴、资政育人。
三、精准研判,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意识形态工作复杂多变。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指导地位的重要性,要警惕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认识,他说:“有的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中国现在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有的说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场考验政治意志和政治定力的持久战,党史部门要用好研究成果,准确研判意识形态工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占领思想阵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增强党的意识,尽职尽责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针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千变万化,2015年5月18日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意识形态问题作了重要论述,他说:“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这部分人我们不去团结,人家就会去拉拢。要把这些中的代表性人士纳入统战工作视野,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引导其政治观点,增进其政治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占领思想阵地是我们重中之重的工作。
二是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研究成果占领思想阵地。社会上对一些重大党史问题和重要党史人物,也有认识不一致的地方,正确与错误的看法常常相互交织,噪音杂音时有出现,作为党史部门的同志,我们要积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以正视听,还历史真实面目。要加强重大历党史事件、重要党史人物的研究,把历史事件写科学、写透彻、写出所以然,把历史人物写客观、写鲜活、写出历史感。以大量深入细致的鲜活史料,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营造积极健康、清新明朗的舆论环境,最大限度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积极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三是要在服务中心、服务大局中发挥党史工作的主流意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强调“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作为党史部门,我们要以服务中心、服务大局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编写一批红色书稿,开展好改革开放40周年、毛泽东才溪乡调查85周年、张鼎丞诞辰120周年等重大党史纪念活动,发挥好党史教育基地的作用,加强党史社会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