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洪祥:无声的誓言
2017-11-1309:23:00来源:作者:游京红整理

 在群山环抱,满目苍翠的上杭县泮境乡元康村,有一户闻名遐迩的革命之家:叔伯兄弟11人先后参加了革命,其中有7人牺牲。这户人家就是老红军、原福建省政协主席伍洪祥同志一家。

  伍洪祥出生于元康村一座破旧的小楼,由于家境贫寒,父亲早逝,家里无力供养他上学,9岁就辍学当学徒、做纸工,与母亲相依为命。尽管伍洪祥的童年历尽艰辛,饱尝世间寒凉,但他自幼就有着一种乐观而坚毅的秉性,对参加革命充满热情。

  1929年,红四军入闽,革命成星火燎原之势。14岁的伍洪祥在堂哥等进步人士的带领下,参加了铁血团,加入了农民暴动队伍。虽然初涉人世,但经过革命熔炉的锤炼,他很快就成长为中央苏区一名年轻有为的共青团干部和红军指挥员,18岁时担任了共青团上杭中心县委主任,19岁任共青团福建省委宣传部长,21岁担任红军独立第八团政委、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青年部长。正是早年苦难的磨砺,激发了他百折不挠的决心与勇气,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与动力。

  伍老有着丰富的革命经历,而且具有开拓进取的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精神。他虽不曾拥有耀眼的将军军衔,但战绩斐然;他也没有显赫的名声,却有着非凡的魅力、睿智和锐意革新的魄力,曾与他交往过的人们都交口颂扬。他的革命路途坎坷,却始终无怨无悔地服从于组织的安排,将全身心投入到战斗与工作中并出色地完成。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八团政委邱织云光荣牺牲后,伍洪祥代理红八团政委。当时,以李默庵为首的国民党清剿军实行保甲连坐、移民并村、“十杀”政策,造成敌我力量十分悬殊,根据地形势十分严峻。针对这一状况,伍洪祥提议改变以往消灭保甲制度的做法,采用“白皮红心”的策略,即在镇压一些罪恶大的反动分子的基础上,对一般的保甲长采取利用的策略,允许保、甲长明里为敌人效力,秘密给红军提供帮助,并把这种策略扩大到对待国民党壮丁队,尽力争取他们化敌为友。为了保存自己、打击敌人,他还提出部队干部兼任地方党政领导的办法,建立部队地方紧密联系军政统一的领导体制。这一创造性的政策,有效瓦解了敌人的保甲制度,保护了广大群众,巩固了革命根据地,得到了谭震林同志的充分肯定。

  1945年8月,伍洪祥带着夫人尹峰从延安奔赴苏北抗日战场。12月下旬,他以新四军第八纵队领导的身份,参与解放被日军盘踞7年之久的高邮城。高邮战役创下了我军作战史上的多项纪录,成为全国对日寇的最后一战,高邮也成为我军从日寇手中解放的最后一座城市。1946年7月至9月间,他作为第一师第三旅政委指挥三旅五次担任主力,参加苏中战役,七战七捷,所在部队成为华中野战军的一支劲旅。1947年,他担任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二师政委,取得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胜利,击毙美械“王牌师”师长张灵甫。随后参加淮海战役,胜利渡江后,率部抢占常州、溧阳,1949年5月3日解放杭州。从1945年党的七大到十六大,除了九大、十大以外,伍洪祥同志均被推举为闽粤赣边区和福建省的代表,先后出席了其间党的各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内为数不多的一个。

  新中国成立后,伍洪祥从战场指挥官转换成建设工作的领导者。在长达50多年的时间里,他情系福建,为福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殚精竭虑,作出卓越贡献。解放初期,闽西剿匪任务重,身为闽西人的伍老责无旁贷兼任龙岩地委书记,肃清土匪完成土改;全省转入经济建设后,为振兴福建工业,伍老又受命建设三明重工业基地,并兼任市委书记;三年困难时期,代理福建省长,想方设法发展经济渡过难关;粉碎“四人帮”后,又在重要时刻兼任莆田地委书记,消除“四人帮”余毒,使莆田能够转入发展正轨……

  有人说,伍老是当代的愚公,将一座座发展中难啃的山搬走;有人说,伍老是优秀的“救火队长”,哪里有险情,就往哪里走。伍老捍卫着无声的誓言,以博大的胸襟、开创性的思维,打开了福建发展的一片蓝天,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