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3月中旬,以张鼎丞为主席的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在长汀成立。85年过去了,如今在福建博物院珍藏着一枚当年启用的福建省苏维埃政府银质大印,内圈图案由地球、稻穗、斧头、镰刀、五星组成,象征工农民主政权,外圈刻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福建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等19个隶体字。这枚银光闪闪的福建省苏政府大印背后隐藏着它的保护者王克成的感人故事……
王克成是长汀县濯田人,1902年生,全家16口靠租种地主的土地和外出做工挑担过日子。1929年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入闽后,王克成参加了革命工作。1930年农历三月初一,王克成兄弟4人毅然组织和参加了濯田武装暴动,成立赤卫队,建立红色政权,长兄王学田任赤卫队队长,次兄王新夫任濯田区苏主席,弟弟王马福任南岑区苏团支部书记,王克成参加赤卫队奔赴战场,配合红军作战。
1931年9月,王克成入了党,同年在攻打坪埔的战斗中负伤,出院后历任濯田合作社主任、濯田区苏财政部长、长汀县苏财政部长,他带领大家做好财政工作,搞好苏区建设,支援革命战争,受到省苏维埃政府通报表扬。1934年春,王克成调到福建省苏政府财政部工作。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王克成接任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没收委员会主任,跟随中共福建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福建军区等机关转移到四都山区,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初,国民党军向四都山区大肆“清剿”,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兼福建军区政委万永诚率部与敌激战,红军遭受极大损失,情况十分危急。上级命令王克成和同志们做好机关各部门的账目清理工作,准备分散转移,将大量的银元、苏区纸币及无线电台等物资埋藏在四都高岭大山上。不久,红军游击队分三路突围。
1935年4月,王克成的部队突围到长汀和武平交界山区,被国民党军钟少奎部包围,因寡不敌众,队伍被打散,他只身来到腊口一带寻找队伍。下村时他突然发现路旁有一个红布包袱,拾起一看,原来是福建省苏维埃政府银印,这显然是携带者在战斗中遗失的。由于当时敌情严重,王克成怕把银印带在身上会落入敌手,当即把印藏在山上石头缝里,盖上沙石用树叶掩埋好。第二天,他跟上队伍,把发现省苏银印的情况向省苏副主席廖汉华做了汇报,廖汉华表扬他是“最可靠的同志”。
当部队突围到南岑一带时,再次被敌人紧紧包围,王克成等大部分同志不幸被捕。敌人用种种酷刑拷打审问王克成,他坚贞不屈,严守党和红军游击队的秘密。敌人恼羞成怒,把王克成打得遍体鳞伤,昏死在地,又将他关在破房子里。在群众帮助下,王克成侥幸逃出虎口,化装成挑夫避往江西宁都的黄石坛乡高坑村,在地下党员郭成芳的帮助下安下身来。
新中国成立后,在宁都县政府帮助下,王克成重返故乡福建长汀。可是,苏区沦陷后,他家的房屋被烧毁了,母亲被活活饿死,妹妹被杀害,他的儿子被卖到瑞金下坑背村,两个哥哥、一个弟弟和侄儿都为革命壮烈牺牲,全家只剩下他自己一人。党和政府给了王克成极大关心和帮助,县长游荣长安排他在长汀县委机关住下。1950年派他到龙岩地委学习后,分配在古城区公所工作,1951年又调往濯田。政府还帮他找回了被卖的儿子,让他们父子团聚。
1951年8月,中央老根据地访问团到达长汀,带来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问候,谢党哉团长到濯田访问时,了解王克成全家为革命作出牺牲的情况。此后,王克成当选为老区代表团的代表,同年9月,他光荣地到北京参加国庆典礼,受到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受邀到怀仁堂参加国庆招待会。
随着中央老根据地访问团的到来,福建、江西革命老区广泛开展了革命文物征集工作。王克成想起当年在四都山区埋藏的苏区纸币、枪支等物资,积极向有关部门提供线索。从北京回来后,他着手寻找当年掩埋的福建省苏银印。1952年,经过多次苦寻,王克成才在荆棘丛生的石头缝中找到了红布包裹着的福建省苏银印。
王克成满怀喜悦地将福建省苏银印献给长汀县革命纪念馆。1959年国庆,这枚珍贵的省苏银印被展示在福州的“福建省革命文物汇展”上,并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福建博物院永久珍藏。
王克成先后担任濯田供销社主任、濯田区区长等职。1964年退休后,组织上安排他在长汀城关居住,直到1981年10月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