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理论视野
试论才溪乡调查精神
2013-12-3016:49:00来源:作者:苏俊才

   才溪乡调查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次著名的农村调查,是中国共产党人走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所体现出来的“深入基层,求真务实,一心为民,致力发展”的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重温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的实践及其精神,对于加强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才溪乡调查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三次到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才溪进行革命实践活动,进行了著名的农村调查,写下了《才溪乡调查》这部光辉篇章。

  毛泽东之所以三次到才溪进行农村调查,是与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所要解决的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有关。这一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已经建成,党和苏区政府面临如何保障革命战争、政权如何巩固、群众生活如何组织和保障(即民生)的实际问题。由于才溪乡调查同时涉及到执政的导向和干部的作风问题。因此,由才溪乡调查而产生的精神具有普遍的全局性的意义。

  才溪乡调查精神的产生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主要是基于革命战争发展、民主建政、发展经济解决民生和反对与纠正“左”倾错误的需要。

  才溪乡调查精神的产生源于革命战争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执政的环境是严酷的战争环境,这种特定的历史环境,决定了党在苏区执政的首要任务是领导根据地军民坚决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毛泽东才溪乡调查处于20世纪30年代上半期。这时,中央苏区反对国民党军的军事“围剿” 战争己进行了多期,特别是1933年11月毛泽东第三次深入才溪乡作调查的时机,正处于最艰难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前期,如何组织好革命战争,并使革命战争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成为被王明“左” 倾教条主义者剥夺军权而专注于政府工作的毛泽东首先思考的问题。正如毛泽东当时所说:“我们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以革命战争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谁要是看轻了这个中心任务,谁就不是一个很好的革命工作人员”。1

  才溪乡调查精神的产生源于民主建政的需要。实施民主新政是党在苏区局部执政的重要途径,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体现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得到苏区广大工农兵大众的拥护和支持。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基层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其用意是力图“使苏维埃成为更有力动员群众的机关。”2毛泽东在才溪乡调查中,首先了解了上下才溪乡的苏维埃代表会议及选举问题。通过调査,毛泽东发现才溪等乡村地方苏维埃组织建立的制度,使“民众象网一样组织于苏维埃之下,”“使苏维埃与民众的关系更加密切,将使一切苏维埃工作的执行得着雄厚的力量,”“这是苏维埃制度优胜于历史上一切政治制度的地方。”3才溪乡调查初步摸索出中囯共产党在苏区内民主建政的独特路径,解决了在局部执政地区如何建政的问题,从而回答了红色政权怎样才能生存巩固发展这一重大难道。

  才溪乡调查精神的产生源于发展苏区经济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需要。苏区政府把关注民生,“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 作为执政的根本宗旨。同时,建设巩固的先进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必须以经济的发展作为支撑。革命战争环境下开展根据地建设,特别是经济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内外都受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但是,没有苏区经济的发展,革命战争就无法支撑;没有苏区民众生活的改善,就无法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这些现实的需要促使毛泽东深入到根据地农村基层一线去作细致的社会调査,用先进典型和事实来说话。通过调查,毛泽东找到了答案,他指出:“我们郑重的说,只有经济建设配合了政治动员,才能造成扩大红军的更高的热潮,推动广大群众上前线去”。“ 这种经济战线上的成绩,兴奋了整个群众,使广大群众为了保卫苏区发展苏区而手执武器上前线去,全无家庭后顾之忧”。4

  才溪乡调查精神的产生源于反对与纠正“左”倾错误的需要。苏区政府成立之初就把发展苏区经济列入议事日程。但是,由于受王明“左” 倾“进攻路线” 的影响,党和各级苏区政府都忙于对外发展革命战争,而对于苏区经济建设这件大事甚为漠视。正如毛泽东当时所说,有些同志“认为革命战争己经忙不了,哪里还有闲工夫去做经济建设工作,因此见到谁谈经济建设,就要骂为‘右倾’。 他们认为在革命战争环境中没有进行经济建设的可能,要等战争最后胜利了,有了和平的安静的环境,才能进行经济建设”。 5因此,“左” 倾教条主义者总是把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革命战争与群众生活的改良、扩大红军与生产支前对立起来。1933年初以后,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由于路线错误,使白区党的工作遭受了严重损失,被迫迁到中央苏区来。这以后党内“左” 倾错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上述“左” 倾论调更有市场,加上国民党严密的经济封锁,造成苏区经济窒息的局面,这使作为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深感忧虑。为了批驳和纠正“左” 倾论调,切实打破国民党对苏区的经济封锁,解决苏区军民生产生活和红军战争遇到的物质困难,毛泽东以极大的精力领导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毛泽东所作的才溪乡调查,就是在这大背景下展开的,他要以“铁的事实”和“有力的武器”, “去粉碎一切机会主义的瞎说”。 6

  二、才溪乡调查精神的内涵

  历史事件有的会随时间浪潮的冲刷而失色,而有的却能拂去岁月的尘封放射出久远的光辉,有的甚至还会以一种新的、更加灿烂的面目出现在人们面前。象毛泽东才溪乡调查这样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就是这样。它已经超越了时空,超越了才溪乡调查本身,而成为一种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本质的揭示和反映,成为一种对当时、现在和将来都具有重要指导和启迪作用的永恒的精神。才溪乡调查精神就是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被人们所认识的能够放射出久远光辉的精神。

  对于才溪乡调查精神的内涵,可以简要地把它概括成四句话,即深入基层、求真务实,一心为民、致力发展。具体涵义是:

  深入基层是才溪乡调查精神的外在的表现形式,也是才溪乡调查精神的特点。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毛泽东当年的调查,就是喜欢深入乡村一线,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诉求。他认为要做好调查,必须眼睛向下,甘当群众的学生,真诚地向群众请教。毛泽东虔诚地说过“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已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7秉乘着这种精神,在才溪乡调查中,毛泽东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苏区群众坦诚沟通,让群众敞开心扉、知无不言;他还抽空参加红军公田的劳动,到群众家中帮助劈柴,与群众一起吃地瓜,因此,地头田间、饭前饭后都有毛泽东向民众问寒问暖了解民情的身影。由于毛泽东十分注重到基层一线、到群众中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使他能够真正地了解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掌握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从而制定出相应的革命方针和斗争策略。这种深入基层的作风和精神,为广大干部作出了最好的示范,也成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求真务实是才溪乡调查精神的精髓和思想基础。求真务实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作风。中央苏区时期,虽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已初步形成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但是由于在党内还未能占主导地位,使教条主义仍然盛行并逐渐发展到极致。此外,党和苏区政府中也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少数人脱离了苏区的实际,他们高高在上,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只知道发号施令,全然不顾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革命事业和群众利益的损害。毛泽东洞察这些错误倾向和行为,并与之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坚决的斗争。他积极倡导和率先垂范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重视调查研究,敢于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走群众路线的苏区干部,蔚然形成了关心群众、廉洁奉公、模范带头的“苏区干部好作风”,赢得了苏区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称赞。从毛泽东才溪乡调查中可以看出,《才溪乡调查》的内容包括基层政权建设、扩大红军、经济生活、文化教育等七个部分,详尽而具体地概括和描述了当年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才溪的实际情况,它文字质朴、毫不粉饰矫作。这种以求实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深入的作风形成的调查研究报告,历经风雨沧桑,仍日久弥新,闪耀着真理和时代的光芒,为全党的作风养成树立了榜样。求真务实成为才溪乡调查精神的精髓和思想基础。

      一心为民是才溪乡调查精神的核心。心系群众、一心为民是苏区干部的优良作风,更是才溪乡调查精神的生动体现。1930年6月,毛泽东第一次到才溪乡调查时,就语重心长地对区委同志和乡苏干部们说:“组织革命战争,改善群众生活,是党的两大工作任务。”毛泽东特别重视民生问题,他在1934年1月全国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毛泽东才溪乡调查中可以看出,他所关注的都是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细致到群众有没有柴烧、有没有房子住、米价盐价贵不贵、小孩读书有没有学校、生病怎么治、甚至木桥太小行人会不会跌倒要不要修理等,事无巨细,一一过问。这种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真正为群众谋利益的生动实践,成为才溪乡调查精神的核心,成为全党学习的典范。

  致力发展是才溪乡调查精神的主题和落脚点。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发展苏区经济,支援革命战争,改善苏区群众的生活,是苏区政府的首要任务。毛泽东多次赴才溪乡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其主要目的是处理好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这对关系。当年的才溪乡在全乡88%的青壮年男子去当红军、劳动力严重锐减的情况下,发扬“干革命走在前头,搞生产力争上游” 的精神,想尽一切办法,有效地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使才溪不仅扩红、支前第一,而且发展生产也创第一,极大地改善群众的生活,从而成为“全苏区笫一个光荣的模范,”成为“争取全中国胜利的坚强的前进阵地”。8这就为毛泽东找到了解答难点问题的答案。经过在才溪乡的深入调查,毛泽东得出了“以为革命战争的环境不应该进行经济建设的意识,是极端错误”的结论,他进而强调“如果我们单单动员人民进行斗争,一点别的工作也不做,能不能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呢?当然不能。我们要胜利,一定还要做好很多的工作。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建立合作社;发展对外贸易;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9这一结论成为我们党辨证地处理战争与建设、中心工作与民生问题的重要准则。才溪乡调查充分显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致力发展成为才溪乡调查精神的主题和最终的落脚点。

  三、弘扬才溪乡调查精神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虽然已经过去80年了,但是由才溪乡调查而产生的精神,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历久弥新,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和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很好地继承和弘扬才溪乡调查的精神,使之成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

  弘扬才溪乡调查深入基层的精神,就是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毛泽东当年所作的才溪乡调查,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善于走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才溪乡调查充分反映了干部的作风问题,而作风问题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当今时期,中央决定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 问题,这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所以,弘扬才溪乡调查深入基层的精神,需要我们切实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只有通过深入基层解剖麻雀,取得第一手资料,才能了解基层,才能进一步转变机关和干部作风,提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只有沉下身子,做到“身入基层”、“ 心到基层”,才能了解得到真实的情况。那种浮在面上,心不在基层浅尝耴止的调研,是找不到问题,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因此,要多引导党员干部多走基层、多接地气、多向群众学习,要把经常性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意见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情况弄清、把症结找准、把思路理顺、把举措抓实,真正把执政本领的增强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之中,着力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提高谋划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弘扬才溪乡调查求真务实的精神,就是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从才溪乡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当年所作的调查研究工作的鲜明特点,就是深入细致、实事求是、目的明确,等等。这种以求实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深入的作风进行的调查研究,为全党树立了榜样。大力弘扬才溪乡调查求真务实的精神,就应该从党和人民的事业顺利发展的高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倶进的思想路线,查实情、出实招、务实事、求实效。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得到了恢复和发扬。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党员干部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中,在这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当前特别突出的是,一些干部对人民群众的困难与疾苦漠然无视,却热衷于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喜欢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所有这些,都与党的求真务实的光荣传统格格不入,与党的宗旨格格不入,应当坚决摒弃,使求真务实的光荣传统真正得到弘扬光大。要始终把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作为一项基本的工作要求、一种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来坚持,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强调。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大力改进学风和文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反对奢侈浪费,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地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更加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当前,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以真抓实干为重要导向和内容,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在全党全社会形成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的风气,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弘扬才溪乡调查一心为民的精神,就是要切实关注民生,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苏区斗争时期,党和苏维埃政府“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满怀深情地关心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和实际问题,树立了共产党人甘为“人民公仆”的形象,使苏区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说:“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从毛泽东才溪乡调查中可以看出,只有心系民众的冷暖温饱,把“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切实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作为根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我们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群众利益无小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下大力气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真正把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对于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与民争利的事,必须坚决防止、杜绝。

  弘扬才溪乡调查致力发展的精神,就是要勇于开拓创新,争创一流业绩。当年,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革命老区苏区,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至今仍然比较落后。从某种意义上讲,加快革命老区苏区的发展,不仅成为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感情问题。尽快把老区苏区发展搞上去,成为沉甸甸的政治责任。作为老区苏区的广大干部群众,要把弘扬才溪乡调查精神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继续发扬才溪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干革命走在前头,搞生产力争上游” 的精神风貌,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创造出无愧于党、让人民满意的一流业绩,用自已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总之,才溪乡调查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它将永远激励我们奋发前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把才溪乡调查精神传承好、弘扬好,不断赋予才溪乡调查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这一伟大精神不断地焕发出新的更加灿烂的光辉。

  

        (作者系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1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见《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页。

  2原载《斗争》第44期,1934年1月26日。

  3毛泽东:《才溪乡调查》,1933年11月。原载《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12月版,第336页。

  4毛泽东:《才溪乡调查》,1933年11月。原载《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12月版,第352页。

  5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1933年8月12日。见《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9页。

  6毛泽东:《才溪乡调查》,1933年11月。原载《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12月版,第352页。

  7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1941年3月17日。原载《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12月版,第16页。

  8毛泽东:《才溪乡调查》,1933年11月。原载《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12月版,第353页。

  9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见《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页。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