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宣传传播 > 史实纵横
梅子坝战斗情况简介
2020-11-2316:33:55来源:作者:

梅子坝山区位于龙岩市武平县大禾镇坪坑一带,为闽赣交界之地,周边有5个自然村分别是:梅子坝、大寮场、汾洞、溜头、寨下尾,共有500多村民。

当年梅子坝战斗主力红军退出中央苏区后福建省省委、省苏、福建军区机关及直属部队以忠诚、责任、担当的奉献精神,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指示,在完成牵制、掩护中央红军转移,坚守中央苏区后,转入游击战,身陷绝地而进行的反“清剿”战斗。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主力红军8.6万余人战略转移,开始艰苦卓绝的长征。为了掩护主力红军战略转移,留守闽西的福建省委、省苏、福建军区所属7千余人的红军队伍展开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福建省委书记兼福建军区政委万永诚(接替刘少奇)、福建军区司令员龙腾云,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吴必先等率领下,与十几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

1935年二、三月间,敌人发动了第二次所谓的地毯式“清剿”,并叫嚷要“掘地三尺”“斩草除根”,决不让苏维埃政权“死灰复燃”。一时情况非常紧急,敌人从四面八方向这支部队所在的根据地压迫而来,眼看根据地越来越小,省级机关先后搬迁到谢坊、汤屋、小金、乌泥等小村庄,并在长汀濯田、武平桃溪大水坑、大禾上湖一带开展游击战,顽强抗击敌军。1935年3月,驻会昌的国民党军第八师开抵武平,在小礤与敌第十师会合后,向黄泥塘一路前进。此时国民党军第三十六师主力沿四都一线进攻;敌保安第十四团钟绍葵部进抵坪坑、苦竹山一线,配合进攻。国民党军队已从会昌、武北、长汀四都等多方向形成包围,步步进逼,逐步缩小包围圈。福建军区部队的粮食、弹药、药品补给日益困难,伤病员与日俱增。至3月中旬,福建军区直属部队已减至1500余人,其中武平战地委员会所属独立十团、游击队约600人,先期从四都转移到武平的伤病员400多人。此时,万永诚等许多指战员缺衣少粮出现两腿浮肿,处境越来越恶劣。

为了应对严峻的形势,毛泽覃、罗化成向省委建议:“将部队编成几个支队,四处袭击敌人,领导中心退到闽粤赣边的深山中去”。万永诚在腊口(今长汀红山)召开省委紧急会议,将部队和省级机关实行战时编制,成立三支游击队,第一支队由龙腾云任队长,第二支队由罗化成任队长,第三支队由毛泽覃任队长。这三支队伍在军用物资严重短缺、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面对敌军的重重包围,于梅子坝大山深处迂回数十天。坪坑、上湖等村民不顾生命危险,为红军送粮送药搜集情报,救护伤员,甚至为保护红军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游击队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以绝对的忠城、顽强的意志,与敌军展开艰苦卓绝的游击战。

省苏主席吴必先率领的第二支队在乌山率先突围,他们通过浴血奋战突出了重围后,却因叛徒告密,在濯田园当南坑不幸被俘。在狱中受尽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组织狱中斗争,1935年8月在江西九江英勇就义,时年32岁。罗化成、梁国斌等在押回长汀途中乘敌不备,逃脱虎口。

毛泽覃在率第三支队部分红军在乌山突围时负伤,在战友的护持下指挥突出重围,并率第三支游击队部分队伍转战会昌田心、江西瑞金等地。4月26日在汀瑞边界黄蟮口东北大山中又遭遇敌军追击包围,毛泽覃率部浴血奋战,后弹尽粮绝,壮烈牺牲。

万永诚、龙腾云率领的第一支队部分红军在乌山顺利突围后来到了上湖村,又遭敌军包围,在上湖进行了壮烈的最后一战。万永诚、龙腾云及绝大部分指战员都牺牲在梅子坝大山中,为中国革命洒尽了最后一滴血!

 (武平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供稿)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