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机关党建
习近平总书记的史志情怀
2020-05-2809:48:51来源: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特别是对地方志情有独钟。他强调,调查研究以“志”为先、学用结合以“史”为重。他在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时指出,“我来这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府志、县志。要马上了解一个地方的重要情况,就要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历史的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志,这是我的一个习惯。……可以从中把握很多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可谓‘开卷有益’。”“志书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为现实工作服务的有利辅助手段”。

下面,我结合学习《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采访实录,收集了习近平总书记从正定县到厦门、宁德、福州、浙江、上海和中央工作期间读志用志方面的部分资料,跟大家分享一下,共同感受领袖的史志情怀,激发我们史志工作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一、总书记史志情怀的养成

在总书记从政的历程中,他每到一个新的地域工作,习惯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阅读当地的地方志,从地方志中“察国情”“别疆域”“记风土”“稽物产”“量治情”“裨教化”“存故事”,用地方志直接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服务,地方志成为辅助他治理一域,乃至治国理政的重要书籍。

1.习近平在正定

1982年,28岁的习近平赴河北正定县工作。在正定期间,习近平“熟读县志、史料,经常走街串巷,勘察古迹”。他还找文化名人贾大山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两人谈古谈今,经常到深夜。当《正定县大事记1949—1983》出版时,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为书作序,还亲自审定有关内容。

2.习近平在厦门

《习近平在厦门》采访实录采访了时任厦门市方志办副主任的洪卜仁。

1985年6月,即将任职厦门市副市长的习近平通过自己在清华大学的同班同学林江汀向时任厦门市方志办副主任的洪卜仁借阅书籍,想通过阅读地方志以了解厦门的历史和民俗风情。

两本书:习近平希望看时代近一些的、稍微简单一点儿的地方志。洪卜仁把《厦门地方史讲稿》和道光年间的《厦门志》借给他。

一次约谈:过了一段时间,近平同志约我到他住的地方聊一聊,跟他讲讲厦门的历史,并和我约了时间和地点。那天晚饭后,我就骑车去找近平同志了。当时他还没有结婚,单身一人住在图强路市委宿舍三楼,我就在那里第一次见到近平同志。我俩就在他的卧室边抽烟边喝茶,一打开话匣子就聊得相当投机,非常谈得来。我们交流厦门的地方史,天南地北、海阔天空,从唐代开发厦门的“南陈北薛”,一直到厦门经济特区的创建和发展,聊得范围很广。他不时插话。在我们见面聊天之前,他已经看过我写的那本《厦门地方史讲稿》,所以我介绍情况过程中,他经常会向我提问。

一句暖心话:我们不知不觉聊到晚上11点多钟。近平同志送我出来,握手告别时,他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赶紧说:“过奖了,不敢当。”按说我们是上下级关系,他本可以不跟我说这样的话。但听得出来,他这话是言之由衷的。他这么说,让我非常感动。

由衷感悟:我后来跟别人讲,这个新领导很不简单,他对厦门的历史这么重视,说明他是一个很有历史感的人,也一定会很关注厦门的发展。后来果然是这样,他的确很想干一番事业。那次聊天后没过多久,我听说他在主持农村工作会议的时候,还谈起古代厦门“南陈北薛”的典故。近平同志刚来厦门工作,就对厦门的历史如此清楚,这让与会的同志感到很惊讶,也很佩服。

3.习近平在宁德

《习近平在宁德》采访实录采访了时任宁德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的陈增光。

喜欢看县志的习惯:1988年6月,习近平赴宁德任职。在宁德任职伊始,习近平先下基层。但无论走到哪个县,总是先查阅地方志。他说不看县志就不了解这个县的过去和现在,就难以深入认识县情,光靠我们这样跑了解不够。
    推崇两个人:到寿宁县调研,他突出推崇两个人。一个是冯梦龙。冯梦龙当年在寿宁当过知县,留下一本《寿宁待志》。对这本书,习书记尤其喜欢。他说冯梦龙这个人很有贡献,把这本书起名为《寿宁待志》,表明没有把事做满,而是留下空间,让后人去填补,所以叫“待志”,说明这个文人有水平、有境界。另外,冯梦龙提倡男女平等。过去寿宁有一个陋习,就是一定要生男孩,如果生了女孩就会被扔掉。冯梦龙当知县的时候遇到很多这样的事情,他很不满,就在县上的凉亭里贴了一个布告,大意是说“男人女人都一样,你的母亲就是女人,没有你的母亲哪有你”。习书记了解了这个布告以后很感动,说一个封建朝代的历史名人,能有这种民主精神和进步观念,让人敬佩。冯梦龙还创立了“无讼”的理念,提倡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这样到了一定程度就没有人来申诉了,也就是“无讼”。习书记还推崇一个人,就是焦裕禄。他说:“寿宁基础条件较差,百姓生活困难,要有焦裕禄式的干部来做事,要以焦裕禄的精神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后来他在闽东两年多时间里,这两个人他反复讲,就是推崇他们的为官品质和为民情怀。

寻找《福宁府志》:到霞浦的时候,我本来拿了一本《霞浦县志》给他看。当天夜里,他忽然找到我说:“你帮我找一本福宁府的府志吧。”过去福建又称“八闽”,有上四府下四府(明朝的建宁府、延平府、邵武府、汀州府是上四府,福州府、兴化府、泉州府、漳州府是下四府。),宁德叫作福宁府(雍正时期,福宁州升级为府,福建有10个府),相当于地委这样的机构,他就要看这个府志。我当时傻了眼,到哪儿去给他找这个府志啊。市面上找不到,我们就请人去文化馆找,还真找到了一本,他就拿去看了。我当时就问:“习书记啊,咱们一天到晚跑来跑去这么辛苦,你还要熬夜看书,能吃得消吗?”他说:“增光同志,我们这样看情况、听汇报是不够的,还要看历史。一个县的历史最好的体现就是县志,府志则更为全面,里面既写正面人物,也写反面人物,我们一看就知道这个地方发生过什么事,可以从中有所借鉴。”

一个开发利用:在霞浦,习书记就讲起他在《福宁府志》上看到的内容,讲霞浦这里有一片官井洋,是“因洋中有淡泉涌出而得名”。老百姓也称“官井洋半年粮”,因为这里一直盛产大黄鱼,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百姓在这一带搞好养殖,等于把半年的粮食都解决了。习书记说:“这是我们闽东很重要的一个资源,既要把它保护好,也要把以养殖业为代表的海上经济带动开发起来,让老百姓都富起来。”

4.习近平在福州

《习近平在福州》采访实录采访了时任福州市委副秘书长的梁建勇

重视历史和文物:1990年4月,习书记到福州市履新之初,就仔细研读了地方志,对福州的历史、文化、人物、古迹有了很深的了解。在与当地同志交流时,他不管走到什么地方,对名人古迹都如数家珍。在习书记手上,不仅现有的文物古迹保护修缮得很好,很多遭到破坏的文物古迹也得到了大量修复。比如,西禅寺、闽王祠、琉球馆等,与林则徐有关的建筑就有三处得到修复,此外还有冰心纪念馆、林觉民故居、邓拓故居等近代文物得到修缮和保护。还对64个名人故居、遗址等分别采取立碑纪念、挂牌昭示等办法加强管理。

呵护福州文化:为了弘扬福州的文化,习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还立了不少历史人物雕像。福州有个说法是“四个老头把城门”,意思是四个城门分别有四位文化名人的雕像,即南门的林则徐,东门的严复,北门的王审知(河南固始人,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建立者),西门的张伯玉(北宋官员,曾任福州知州)。当时,有些人认为,为什么不塑一些现代时尚的雕像。到今天,我们才体会到,当时那么做彰显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和文化自信的魅力。

习书记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感情至深,对福州文物呵护有加,甚至福州的名木古树,特别是榕树也得到他很好的保护。他还让我们组织文化部门和专家学者做了一套记录福州历史文化的丛书,有《福州古厝》《福州老街》《福州世家》《福州谚语》等等,共计有八本,是一套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我也做了一些审编工作,其中有一本分册《福州古厝》,习书记亲自为它作了序,几位民俗专家对此非常感动。习书记对这套书很重视,去国外出访时,还经常带上这套书送给海外的福州籍华侨。

保护三坊七巷:福州市民至今仍津津乐道的一个故事,就是习书记当年如何保护三坊七巷。当时一些企业对开发福州古城区三坊七巷很有兴趣,市里还与有关企业签订了整体开发协议。整体开发方案送到市委研究时,习书记在会上强调要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他说:“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要把全市的文物保护、修复、利用搞好,不仅不能让它们受到破坏,而且还要让它更加增辉添彩,传给后代。”三坊七巷整体开发就此搁置。2008年,习书记已经到中央任职了,我们去北京出差时专程向他汇报说,您当年关心保护的三坊七巷一事,现在解决了。习书记感慨地说,三坊七巷应该好好保护!当年我们部分同志对问题的看法有局限性,这也是青春的困惑、成长的烦恼。

4.习近平在浙江(2002年10月调浙江)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温州苍南县考察台风“桑美”灾后重建工作时,调阅了《苍南县志》,并在与当地领导座谈时大段朗读了书中关于台风的记载,告诫地方干部要以史为诫,认清台风活动以及影响浙江的规律,科学决策,不断提高防台风抗台风和处置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
    5.习近平在上海

2007年,在任上海市委书记期间,专门吩咐秘书致电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要求报送《上海通志》以备查阅。
    6.习近平到中央

到中央工作后,习总书记更加关心史志工作。2014年2月25日,在参观首都博物馆北京历史文化展览时,他强调,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2014年12月20日,他在澳门大学考察时向学校赠送了两套书,其中一套就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

2015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进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习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的全面、深入研究,指出“要整合全国学术机构和研究队伍,协调各地党史、军史、档案、政协文史资料、地方志、社科院、高校等部门和机构的力量,扶持民间研究,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国际等领域对抗战进行系统研究,推出高水准的权威专著和通俗读物。”

2015年11月7日,他与马英九先生会面时指出,“两岸史学界携起手来,共享史料,共写史书,共同弘扬抗战精神,共同捍卫民族尊严与荣誉”。
    综上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养成注重运用地方志书形成的习惯,成为无声的号召,督促和影响了一代人、几代人。也使得党史和地方志这项光辉的文化传统得以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二、感悟总书记的史志情怀

1.感悟领袖一脉相承的史志情怀。1982年,在那个刚刚经历过10年“文化大革命”动荡和正在处于改革开放沐浴的年代,一个28岁的年轻县长能够做到“熟读县志、史料,勘察古迹”,切实令人敬佩。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也很喜欢查阅地方志。在战争年代“每打开一个县城,毛主席总喜欢找当地的县志看看。一次,部队打了大胜仗,夜间宿营时,毛泽东问秘书有没有战利品,秘书把前方刚送来的香烟递了过来。毛泽东看着他笑了:“噢,怪我没讲清楚,我要的是书,比如州志啦、县志啦什么的。” 习近平总书记与毛主席一脉相承,与生俱来的读志用志习惯,彰显出伟人独具慧眼、胸怀大志的领袖品格。国之幸、民之福。    

2.感悟总书记大谋大略大志的胸怀。在厦门,通过对厦门历史的第一认识,获取治理厦门的智慧,他主持制定了《厦门市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成为中国地方政府最早编制的一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也是中国地方政府最早编制的一个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充分展现了他对大势的把握能力和远见卓识;在福州,他主持编制福州20年发展规划、“3820”工程、海上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等战略构想一同构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福州城市发展战略体系。

3.感悟总书记调查研究以“志”为先、学用结合以“史”为重的唯物史志观。在《福宁府志》上看到“官井洋半年粮”,盛产大黄鱼,他提出:“这是我们闽东很重要的一个资源,既要把它保护好,也要把以养殖业为代表的海上经济带动开发起来,让老百姓都富起来。”总书记通过读志,获得了对历史的透彻理解,才有了对未来的正确估计,对任职所在地的历史和现实的准确把握,给了他治理地方的智慧,奠定了他准确看待地方发展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观。由此,结合闽东地情提炼出了“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

4.感悟总书记在用人理念上的独到观点和论述。在厦门,他敬重专家学者。习近平在宿舍与洪卜仁长谈,探讨厦门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厦门与华侨关系、与台湾关系、对外关系。还对洪卜仁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宁德,总书记阅读《寿宁待志》,推崇冯梦龙和焦裕禄的为官品质和为民情怀,秉持从严治吏的领导作风。;在福州,他一贯倡导干部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他善于结合具体工作,对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点拨。1990年10月召开的全市造林绿化工作会议上,他专门提到:“清乾隆福州知府李拨曾把做官与榕树作对比,他说,‘榕为大木,犹荫十亩’,为官者‘在一邑则荫一邑,在一郡则荫一郡,在天下则荫天下’。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封建官吏尚且能这样,作为我们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更应如此。”习书记在用人上坚持“近君子,远小人”“君子和而不同”。有关这一点,他在不同场合多次作了专门强调,指出不能使用“四类人”:“一类对下很傲,摆架子、摆官气,对上又阿谀奉承的人;二类善于钻营的人,整天工作精力不是用在工作上,到处打小报告,特别在领导之间挑拨离间;三类叫作‘天桥把式’的人,光说不干;四类‘欺上瞒下’说假话的人,这种人作风漂浮。”

5.感悟总书记的文化自信魅力。总书记对中华民族文化感情至深,在福州,他立历史人物雕像、保护三坊七巷,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和文化自信的魅力。总书记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三、做好史志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重视史志工作,对史志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史志工作的根本遵循。党史和地方志工作者要反复学习,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史、新中国史的眷眷情怀,提升士气,增强信心,深刻认识到做好史志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1.提高政治站位。福建、龙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孕育地、实践地。“作为党史和地方志部门,要始终坚持‘党史姓党’的正确政治方向,找准定位,服务大局,以高度的行动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深入学习、宣传、弘扬和传承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在龙岩期间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丰富实践成果,把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爱戴之情进一步上升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
    2.提振精气神。切实把党史和地方志工作融入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党史和地方志部门存史述史、资政育人职能,继续在学习宣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推进闽西红色资源挖掘研究、党史和志鉴编纂研究方面取得更大成效,围绕2020年党史方志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全市党史和地方志工作新局面。

3.勇担当善作为。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好用好《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系列采访实录,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在龙岩考察调研时的科学理念、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持续深化巩固“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增强做好党史和地方志工作的光荣感、自豪感、使命感,激发担当作为,提振争创一流的精气神,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